莫让遴选变味 寒了干部心

2025-11-12 17:12:4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公务员遴选是基层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基层与上级机关的“人才桥梁”,是基层干部实现职业发展、施展才干的重要通道。“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个别基层单位设置隐形门槛、变相限制干部报考等情况层出不穷。基层干部被迫“多方运作”,寻求“出路”,人才晋升政策福利逐渐演变成干部与单位“斗智斗勇”的博弈场。让本应畅通的遴选通道,沦为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既让干部寒了心,更阻碍公务员队伍建设。
       遴选隐形门槛滋生的核心症结在于政策执行的“弹性空间”与部分单位的“本位思维”。国家层面虽明确了遴选的基本规则,但在报考频次、审批时限等关键环节,各地执行标准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将单位利益凌驾于人才发展之上,担心干部报考导致工作断档,便设置各种非必要条件作为硬性要求,与遴选制度初衷背道而驰。
       于基层公务员,一方是紧凑的工作节奏,另一方是“诗和远方”的事业追求。被堵塞或被“挤压”的遴选通道,虽愤愤不平,但也只能“低头”,通过其他办法“曲线救国”。如,申请调动到“空闲”岗位以便有更多时间准备考试。如,不按照“土规定”“先考后奏”,再与单位“博弈”。这样畸形的行为,会将矛盾直接激化,即使成功遴选上岸,通常也会与原单位“撕破脸皮”,不仅影响个人职业声誉,也为后续工作衔接埋下隐患。
       畅通渠道、消除阻碍,把“关关难过关关过”现实困境转变为“单位鼓励、个人积极”良好氛围。基层单位要树立“大人才观”,将支持遴选纳入单位考核评价体系,对积极输送人才的单位给予评优倾斜,让“放走人才是贡献”成为共识。同时,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培养,提升干部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变“要我留下来”为“我要留下来”。基层公务员要理性看待遴选,避免陷入“唯遴选论”的职业困境,需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身在何处,锤炼过硬本领才有应对一切的底气。
       说到底,打破公务员遴选隐形门槛,关键在于构建个人与单位双向选择、彼此成就的良性关系。单位为人才铺路,个人为发展蓄力,方能让遴选回归初衷。(中共屏山县委组织部 黄艳梅 宋英)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