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四库”行丨广安前锋:翠竹生金,编织“天府森林四库”新画卷

2025-11-28 11:45:2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初冬清晨的阳光透过密林,在广安市前锋区的万亩竹海中洒下斑驳光影,这片曾经“长在深山人未识”的竹林,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前锋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目标,抢抓“以竹代塑”机遇,让一根根翠竹变身“生态财富”,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前锋区竹林面积稳定在3.5万亩,竹产业年产值达3500万元,带动就业千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广安市前锋区竹产业基地
       规划引领,绿竹织就“四库”新图景
       一幅“一核一廊两区多点”的竹产业锦绣蓝图,如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正在前锋大地上渐次铺陈。
       “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全区一盘棋。”前锋区林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产业发展等5个工作组,形成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
       在规划引领下,前锋区编制了《前锋区竹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出台《广安市前锋区2022—2025年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稳定面积、提升基地,培育主体、竹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润泽沃野山林。前锋区出台《推进竹产业发展奖补实施办法(试行)》,整合各类资金4764万元,其中包括中省竹林改造项目资金350万元、造林补助资金114万元,国家储备林贷款资金2500万元,以及涉农资金、奖补资金和民间投资等,为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碧峰村竹产业基地
       三产融合,翠竹激活“四库”新动能
       在前锋的竹林深处,一曲三产融合的协奏曲正悠然奏响。
       一产筑基,绿野扎根。“以前竹子卖不上价,现在光是竹笋就能挣不少。不光竹笋能卖钱,每年砍下了的竹材、培育的竹苗、采摘的麻竹叶都能卖不少钱。”关寨村雷书记一边挖笋一边说。2022年以来,前锋区把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先后在虎城镇关寨村,观塘镇九桥村、碧峰村和仁和村引种栽植纤维含量高、产量高的巨黄竹3000亩,渠江沿线改造麻竹4000亩、修复断档地带2000亩,抚育间伐白夹竹15000亩,新建竹种苗基地500亩,总投资2000余万元。
       二产强干,金丝织梦。在前锋区工业园区的建平集团轻工产业园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将一捆捆竹片投入生产线,经过脱青、发酵、蒸煮、挤压、撕裂等一系列工序后,普通的竹片被转化为竹纤维,随后打包运往全国各地。“这条生产线年产竹纤维可达20万吨,待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拥有年产20万吨竹纤维、22万吨生活用纸及纸浆模塑的生产能力。”建平集团副总经理贾光辉介绍道。竹纤维生产、纸品生产、综合性物流等项目3个,完全建成投用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单体竹纤维生产线、生活用纸及纸浆模塑生产线。更令人瞩目的是,项目满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年税收2.5亿元,带动约1000人就业。
       三产添彩,文旅生辉。“这里的竹林太美了,就像走进了画中。”在桂兴镇白夹竹景观环线,游客张女士赞叹道。前锋区深入挖掘竹子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打造“双竹连响”文化名片,建设竹文创基地,发展竹林乡镇、竹林人家等新业态。目前已打造桂兴镇、国有林场白夹竹景观环线,高标准建成渠江翠竹长廊(前锋段)20公里;2023年12月,区国有林场现代竹产业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广安建平建材集团生产线之一
       科技赋能,智竹书写“四库”新篇章
       科技创新为前锋竹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传统产业焕发时代光彩。
       “过去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笋竹产量低,生产效益不高,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前锋区竹产业要么转型升级,要么被市场淘汰。”前锋区林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前锋区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科创平台,大力推广竹林水肥一体化管理、低产竹林改造技术,研究制造竹笋、竹材采伐、集材与就地初加工小型机具,攻关研发全竹利用技术竹活性炭、竹原纤维和竹源食品等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
       前锋区加强区、镇林业科技人员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服务能力。组建专家服务团队,鼓励支持专家开展在线咨询、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技术服务35次,培训6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竹林基地建设者和竹产品加工者的整体素质。
       在国有林场基地,新型破竹机、液压竹剪刀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些工具让采伐效率提高了三成。”林场工人小王一边操作机械一边说。
       此外,前锋区加大竹区基础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发改、经信、交通、农业、水务等项目,结合农村通村通组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实施,切实改善林区公路、通讯信号、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舒筋活络”。
广安市前锋区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竹海翻浪,绿韵生金。前锋区的实践生动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片竹林里发生的故事,不仅改变了一个地区的产业面貌,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天府“四库”行
       编者按: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2024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提出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目标。一年以来,全省林草系统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三效统一”,围绕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的核心要求,大力开展筑牢“水库”、扩容“钱库”、丰盈“粮库”、巩固“碳库”的生动实践,一场关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深刻变革由此蓬勃展开。
       穿越绿水青山,见证金山银山。四川林草微信公众号推出“天府四库行”系列报道,诚邀大家和我们一起深入一线,捕捉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闪光足迹;贴近群众,聆听护林植绿、点“绿”成“金”的动人故事;细数变化,感受巴蜀大地以“四库”破题、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的时代脉动。  (代春、胡萍、张馨元)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