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赋予基层工作新动能

2025-11-17 16:09:1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也明确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在基层治理中创新应用。”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广大基层干部学习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将大数据服务、多智能协同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推动基层工作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深刻转型,促进基层干部提升工作水平,将有利于破解基层工作难题、提升办事效能,更好服务千行百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供给”,破解群众办事难题。传统基层政务中,“上班没时间办,下班没地方办”“政策多不懂问,流程繁反复跑”是群众常遇的痛点,也让社区工作者陷入“重复答疑,多头对接”的困境,既占用了大量时间,服务效率还难以提升。面对这一痛点,重庆市推出了“渝小智”AI 政务助手,该助手能说会道,全面覆盖医保缴费查询、社保待遇核算、公积金提取、新生儿出生登记等 200 余项高频民生事项,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解析市民的语音、文字诉求。无论老百姓讲普通话还是重庆话,甚至巫溪话、奉节话,都可以安全查询自己的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数据,还可以咨询新生儿出生、孩子上学等问题。这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不仅大幅减少了群众办事成本,更让政务服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从“机械回应”到“贴心服务”的温度跨越。
       从“经验治理”转向“精准防控”,提升风险处置效能。基层治理涵盖网格管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诸多繁杂任务,传统“人海战术”模式不仅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还极易出现治理盲区与响应滞后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成都市青羊区开发了AI文苑 DeepSeek 社区治理助手小程序。该小程序不仅能实时监测消防车通道和磨底河金沙段的排河口是否通畅、掌握独居老人身体状态、一键了解身边信息等,还能通过该小程序一键查询政策、上报问题、预约服务。这种精准化的治理模式,既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又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精准治理体系,成功化解了基层“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
       从“老带新”转向“智赋能”,破解基层能力瓶颈。基层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矛盾调解、政策解读、便民服务等都需要丰富经验,新入职工作人员往往要经过多年的历练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经验断层”“带教压力大”则成为制约基层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而AI技术构建的智能培育体系,正在打破这一人才成长瓶颈。杭州市上城区的“AI社工老师傅”就成了行走的“治理宝典”,借助人工智能,年轻社区工作者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实用信息和经验指导,了解处理各类问题的流程、技巧以及过往案例借鉴,“新人小白”也能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全岗通”;这种“人工智能+”的人才培育方式不仅减轻了老员工的带教压力,更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提质加速”。
       从政务服务的效率革命到基层治理的精准升级,从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到人文关怀的深度彰显,“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基层工作生态。相信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必将推动基层工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高县经开区 周艳)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