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华蓥: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守护万家健康
2025-11-05 11:14:0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11月2日,华蓥市高兴镇马嘴村村民张秀萍专程来到高兴镇中心卫生院,向医护人员表达谢意。3天前,她的母亲突然晕倒。一通求助电话后,医护人员携带“全科医生助诊包”迅速上门,确诊其母亲为低血糖并实施救治。“他们及时给我母亲诊断、测量血压、喂服葡萄糖,真是雪中送炭!”张秀萍感激地说。把治疗室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快速响应健康需求,是华蓥市着力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华蓥市紧扣“强基础、提能力、优服务”主线,累计投入约3.3亿元,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健康服务。从商圈嵌入式医疗综合体到山区远程诊疗,从智能“全科医生助诊包”到“行走的医院”项目,一张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在华蓥越织越密。
基础升级 筑牢基层医疗“桥头堡”
10月31日,高兴镇中心卫生院内,各科室忙碌有序,前来就诊的居民络绎不绝。今年,该院新增编制床位25张,服务覆盖人口达10万人,已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这样的变化在华蓥并非个例。近年来,华蓥市扎实推进7家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为基层统一配置DR、彩超等设备155台,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全面实现“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今年5月,双河街道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富中心设立的延伸点正式运行,成为广安市首个商圈嵌入式医疗综合体。截至今年10月底,该延伸点门诊服务量达7.78万人次,同比增长32%,有效缓解蓥西新城片区群众“就医难”问题。

家住章广安置房的七旬老人王庆丽,因小腿酸胀、行走困难来到该延伸点就医。医生诊断其为湿热导致的淤阻,通过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其症状明显改善。“幸好看病方便,不耽误时间,我又能下地干活了。”她笑着说。此外,庆华镇、高兴镇两家中心卫生院的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预计明后年相继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增强区域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在村级层面,智慧医疗建设为村卫生室注入新活力。华蓥市为70个村卫生室配备“全科医生助诊包”,内含彩超、心电图等便携设备,可快速检测24项血液指标和11项尿液指标。村医们骑着巡诊摩托车奔走于乡间田野,让村卫生室切实成为县级医疗服务的“前沿哨所”。
人才赋能 “县管乡用”激活“一池春水”
硬件提升的同时,华蓥市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近3年,华蓥市引进医学人才6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1808人。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机制,实现“村来村去”全覆盖,并为500余名乡村医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养老保障等政策,有效稳定了基层队伍。专业能力提升成效显著。华蓥市每年组织培训1000人次以上,选派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并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自2023年7月以来,累计邀请专家下沉坐诊带教8200余人次,指导开展新技术10余项。例如,贺强博士牵头组建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余敏博士领衔的肿瘤学科,填补了华蓥市相关领域空白。高兴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针灸科获评四川省临床特色科室,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医共体建设促进资源高效流动。2024年12月,华蓥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在华蓥市人民医院揭牌成立,标志着华蓥市医共体建设由试点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目前,华蓥市已建成资源共享“五大中心”,累计开展远程读片11571人次、远程心电诊断8479人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县域共享”。通过医共体内部人才流动和技术帮扶,庆华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高兴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基层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服务提质 远程诊疗畅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初,红岩乡卫生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一名行动不便的山区老人连线上海专家,及时明确了治疗方案。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华蓥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华蓥市创新实施“行走的医院”项目,通过远程诊疗平台对接北京、上海等地三甲医院,累计服务群众34万余人次,开展远程助诊2万余人次,发现异常病例1500余例,为患者节约医药费用近500万元。据统计,今年华蓥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达76.95万人次,占华蓥市总量的67.4%。家庭医生签约23万余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91.5%;“健康敲门行动”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700余人次,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89%以上。华蓥市还推动健康服务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今年7月,在华蓥山旅游区开展的“山水华蓥韵 中医义诊情”活动,为游客提供把脉问诊、血压监测、针灸拔罐等传统中医服务。游客崔宇辉领取防暑药品后高兴地说:“游完景区正好赶上义诊,非常贴心!”
改革持续深化,惠民实效凸显。华蓥市稳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管理,与川渝地区医疗机构互认检验检查结果222项,累计互认4407人次,节约医疗费用60余万元。据介绍,华蓥市将加快推进人民医院迁建、托育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力争2026年8月底前启动6家乡镇卫生院提质改造工程;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有序有效培育骨干村医。同时,构建县域医疗信息平台,全面推广“镇检查、县诊断、镇(村)治疗”模式。基层医疗关乎民生福祉。华蓥市正以更大力度补短板、强基层,促进医疗资源顺畅流动,让健康服务渗透到每个角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舒昕 徐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