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邻水:“大数据+线下”联动 让社会救助精准高效
2025-10-31 12:28:3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老周,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上次申请的临时救助款到位了没?”近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鼎屏镇网格员来到独居老人老周的家中走访。上次因发现老周因慢性病医疗支出骤增,立即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
“已到位,多亏了你们的帮助。”老周感激地说。这样的精准救助,得益于邻水县创新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常态化机制。
在邻水,困难群众不用“等救助”,而是被“找到救助”。近年来,该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托底线的保障作用,针对不同救助对象精准施策,以“精准、高效”的服务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让这份“及时雨”精准滴灌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为遭遇困境的家庭撑起“应急保护伞”。
连日来,邻水县民政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社,对新申请低保的家庭逐一走访。“有的家庭表面看没问题,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因病、因学致贫,我们得把这些‘隐形’困难户找出来。”该局工作人员刘明伟说。通过细致观察家庭生活环境、核对医疗支出凭证等方式,工作人员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覆盖。
“我们与卫健、医保、人社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一旦发现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失业登记等预警信息,立即启动核查救助程序。”邻水县民政局局长魏洪军介绍,充分发挥“大数据预警+铁脚板”摸排作用,依托四川省“天府救助通”低收入监测平台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做到精准识别高效救助。此外,还要求村(社)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常态化排查,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困难。
当前,该局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邻水县特困供养人员就医救助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全县特困人员就医救助工作,建立特困供养对象医疗“先诊疗、后付费”结算联动机制。共解决特困供养人员就医产生的医保报销范围外费用2873人次、68.57万元,确保特困人员“病有所医”,减轻了特困人员医疗负担。
此外,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原襄渝铁路西段民兵民工伤残矽肺病生活补助等各类困难群众救助救济资金1.65亿元,惠及群众60.46万人次,通过系统预警主动发现救助646人次。(肖春艳)
“已到位,多亏了你们的帮助。”老周感激地说。这样的精准救助,得益于邻水县创新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常态化机制。
在邻水,困难群众不用“等救助”,而是被“找到救助”。近年来,该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托底线的保障作用,针对不同救助对象精准施策,以“精准、高效”的服务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让这份“及时雨”精准滴灌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为遭遇困境的家庭撑起“应急保护伞”。
连日来,邻水县民政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社,对新申请低保的家庭逐一走访。“有的家庭表面看没问题,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因病、因学致贫,我们得把这些‘隐形’困难户找出来。”该局工作人员刘明伟说。通过细致观察家庭生活环境、核对医疗支出凭证等方式,工作人员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覆盖。
“我们与卫健、医保、人社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一旦发现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失业登记等预警信息,立即启动核查救助程序。”邻水县民政局局长魏洪军介绍,充分发挥“大数据预警+铁脚板”摸排作用,依托四川省“天府救助通”低收入监测平台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做到精准识别高效救助。此外,还要求村(社)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常态化排查,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困难。
当前,该局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邻水县特困供养人员就医救助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全县特困人员就医救助工作,建立特困供养对象医疗“先诊疗、后付费”结算联动机制。共解决特困供养人员就医产生的医保报销范围外费用2873人次、68.57万元,确保特困人员“病有所医”,减轻了特困人员医疗负担。
此外,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原襄渝铁路西段民兵民工伤残矽肺病生活补助等各类困难群众救助救济资金1.65亿元,惠及群众60.46万人次,通过系统预警主动发现救助646人次。(肖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