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融养 以养促康——蹚出农村养老机构医养康融合新路子

2025-10-11 15:18:1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邻水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约29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农村老龄化率达23.8%。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以医融养、以养促康”农村养老机构医养康融合新模式,扎实推进老年关爱型城市建设,农村老龄事业、医疗康养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一、推动载体、路径、机制“三个转变”,构建医养康融合新型体系。一是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推进资源配置均衡化。按照“公办托底、民办补充,分片辐射、全域覆盖”思路,整合投入渠道资金2800余万元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8家、县域医疗次中心4个,配建托养服务区、医养服务区、综合服务区,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区域中心入住率提升至51.3%,特困人员、高龄残疾和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就近集中供养率提升15.5%。二是以医养防治康一体融合为方向,推进资源供给集约化。建立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共建共用、统筹管理、独立核算”合作机制,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一级诊疗点,推动中心卫生院带设备、带人员、带药品驻点开展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慢病有人管、配药不出门、小病不入院”。三是以“两降一优”体系改革为抓手,推进资源管理节约化。着力降成本,统筹县域医共体资金解决医疗设施短板,统筹慈善资金、彩票公益金等购买社会化服务,推动管理成本下降约15%。着力降支出,将日常检查、康复理疗纳入免费项目,实行特困人员定点医保直报,剩余部分由县财政全额兜底。着力优资产,探索将2家闲置养老院资产出租,再融资参与养老项目建设,解决资产闲置和经费不足问题。
       二、抓实下沉、结对、嵌入“三重服务”,实现医养康融合最大覆盖。一是“多点式”下沉。建立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医护人员下沉养老机构包片驻点帮扶指导机制,把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纳入老年慢病、术后康复的分级双向转诊承接平台,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阁”,提供按摩、刮痧等中医药特色服务。二是“结对式”合作。健全养老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握手”机制,医疗机构重点从预防保健、医疗服务、急救绿色通道等方面为21家民办养老机构开展一对一上门“反向服务”,每月至少下沉结对1次,解决民办养老机构患者转诊不畅、优质资源欠缺等问题。三是“嵌入式”服务。以点带面搭建“1+N”医养康融合服务网络,充分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场所,以“前面门厅为诊所,后面为家庭式小型养老”形式,采取“财政补一点、村级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交一点”的筹资方式运行,打造具备日间照料、基本医疗等功能的村居养老服务点,逐步推动从机构养老向村(社区)和家庭养老延伸。
       三、加强项目、队伍、平台“三化建设”,延伸医养康融合发展链条。一是打造社会化服务网格。用好“五社联动”机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依托社区综合服务提能力项目制定个性化照护计划,常态开展公益讲座、便民义诊、探访关爱等助老服务。发动40余名企业家设立康养、大病医疗等慈善养老服务专项基金,推动更多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二是建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院校合作,在邻水职中开设护理、中医康复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财政预算,63%的护理员持证上岗。三是打造数智化线上平台。绘制养老资源分布“一张图”,实时调阅、云端分析老人健康状况、服务偏好等数据,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在“小邻通”云平台开辟医养康养功能模块,集成健康咨询、营养配餐、政策解答等服务,定期推送健康知识讲座、八段锦等康养“微视频”,变“养老”为“享老”。
       下一步,邻水县始终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标,持续推动医疗、养老、康养资源融合发展,打造“全链式”医养康融合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看得上病、养得起老”。(邻水县民政局  罗庆辉)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