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最美赶路人”

2025-09-25 16:14:2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离不开无数驻村干部扎根一线的坚守与付出,他们告别城市的便捷,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把“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以“脚沾泥土”的真诚,做群众的“贴心人”。“驻村先驻心,帮扶先帮情”,这是许多驻村干部的工作信条。初到村里,他们不是急于“烧三把火”,而是揣着笔记本走村串户,在院坝里听老人唠家常,在田埂上和农户算收成,把听不懂的方言变成接地气的沟通,把摸不清的难题记成民生账。从帮脱贫户修缮漏雨的屋顶,到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从协调解决灌溉水渠堵塞,到帮滞销的农产品找销路,他们用家长里短的关心、雪中送炭的行动,让“外来客”变成了“自家人”,让帮扶工作有了温度。
       ​以“敢啃硬骨”的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驻村干部面对的往往是产业薄弱、资源匮乏、观念滞后等“硬骨头”。但他们从不畏难,没有产业,就走遍周边考察,结合村情引进特色种植、乡村旅游项目,手把手教农户技术;缺资金人才,就对接帮扶单位、联系在外乡贤,搭建“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平台;基础设施落后,就跑部门、争项目,让泥泞路变成水泥路,让昏暗的村落亮起路灯。他们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用钉钉子精神啃下一个个难题,让村庄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以“久久为功”的坚守,做振兴的“传薪人”。驻村干部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项目,更在于留下能力。他们深知,“输血”不如“造血”,帮扶不能“一撤了之”。他们注重培养“带不走的工作队”,从村里的年轻党员中选拔后备力量,教方法、压担子,让“本土骨干”挑起大梁。牵头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把产业技术、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户,让大家“既懂技术,又会经营”。当村庄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有了能扛事的队伍,他们或许会轮换离开,但留下的“振兴火种”,会继续照亮乡村发展的前路。(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政府南溪街道办事处 涂梦欣)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