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一岗双责”担当 筑牢防汛“第一堤坝”

2025-07-30 10:11:57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面对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基层党委、政府,是风雨来袭时群众最先信赖的依靠,更是抵御灾害的“第一道堤坝”。而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恰是筑牢这道防线的关键所在。 
       压紧“责任链”,以“铁肩膀”扛起防汛千钧担基层防汛,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分管何种工作,都必须将防汛救灾作为当前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与本职职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杜绝责任“悬空”。从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村(社区)干部,再到网格员,必须层层明确防汛责任,形成“责任链”闭环。面对险情,基层党员干部须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作履职尽责的根本标尺。果断转移群众,开展紧急抢险救援,这些关键时刻的迅速行动,正是检验“一岗双责”是否落到实处的试金石。要坚决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里。
       落实“硬举措”,以“铁脚板”筑牢坚实防洪堤“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是基层“一岗双责”从制度要求转化为安全屏障的关键路径。基层作为各项防汛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落实的速度与准度直接决定着防范成效。风险排查需“见叶知秋”,基层党员干部要真正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以“铁脚板”丈量责任区域。紧盯河道堤防、山洪沟口、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滚动式、拉网式排查。隐患发现要早、报告要快、处置要准,将风险化解于萌芽之时。应急准备需“万无一失”。“一岗双责”要求基层干部不仅要管好日常,更要备好“非常”。预案演练必须务实管用,确保群众知晓转移路线、避险场所;必须提前置布防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科学配置在关键节点,确保如总书记所要求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预警信息传递必须迅速精准到户到人,特别是对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要落实“一对一”帮扶转移机制。唯有将“防”的文章做足,才能在“救”的关头赢得主动。
       织密“防护网”,以“一盘棋”下好防汛先手棋防汛救灾是系统工程,考验着基层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协同力。落实“一岗双责”,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方力量,下好联防联控“一盘棋”。乡镇党委要充分发挥“前线指挥部”作用,统筹辖区内消防、应急、电力、通信、派出所、民兵、社会救援等各方力量。建立高效顺畅的应急指挥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及时、指令传达畅通、行动步调一致。形成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基层防汛的制胜法宝。通过党员带头、志愿者参与,组织动员群众开展邻里互助、险情巡查、预警传递、自救互救。普及防汛避灾知识,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将“一岗双责”的落实,延伸拓展为全民参与的“责任共担”,构筑起人民防汛的铜墙铁壁。
       基层稳,则大局安。在风雨来袭的紧要关头,基层这道“第一堤坝”能否巍然屹立,直接关乎群众的平安福祉。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一岗双责”贯穿于防汛救灾全过程,以“铁肩膀”扛起千钧责任,用“铁脚板”踏遍风险隐患,靠“一盘棋”汇聚磅礴力量,方能在惊涛骇浪中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冲不垮的坚强堡垒。(屏山县新安镇人民政府 黄蓉)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