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广安区这样干
2025-07-29 16:25:4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中国共产党广安市广安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7月28日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广安区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小平故里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安区委书记刘永明表示,全区上下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用好小平故里这张名片,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推动小平故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据悉,广安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坚持以优质项目支撑文旅业态、以优质产品激活文旅市场、以优质服务塑造文旅品牌,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做好“红色、绿色、特色”文章,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做大做强小平故里文化旅游业,更好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红色、绿色、特色
做好“小平故里行”三色文章

“小平故里行”是广安市委打造的三张文旅名片之一,也是明确以广安区为主要承载地的文旅标识。广安区决定立足本地文旅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小平故里行”文旅名片,在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文章上下功夫,举实措。
该区将赓续小平故里“红色”血脉,坚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突出优势资源转化利用,实现红色资源可感可及、红色旅游出新出彩。严格落实《邓小平故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保持邓小平故里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科学保护利用蒲殿俊、胡伦等名人故居;以邓小平故里景区为核心,完善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和业态布局,串联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翰林院子、国防教育基地、广安中学、东门码头等节点,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小平故里行”初心之旅,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推进农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坚持打山水牌、走生态路,突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动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与文旅产业相得益彰。深化拓展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带,推动城乡结合区域、环主城场镇村庄与邓小平故里景区空间联动,打造协兴镇、大龙镇、浓溪镇等城市近郊都市田园体验区,拓展主城区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做强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发挥重点农业基地龙头带动效应,依托龙安柚、花桥粮油、大龙黄桃、彭家香李、白马柠檬等特色产业,拓展特色采摘、景观农业、农事体验等业态,支持乡镇举办本土特色农文旅活动,打造以农促旅新模式新业态,建设一批农文旅融合重点镇(村)。做优以生态资源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加强渠江流域水源和岸线保护,强化生物多样性和古树古木保护,提质运营浔栖江南、巴上草原、大云山、白云湖等景区,大力发展精品田园民宿,支持开发森林康养、湿地观光等特色项目,打造休闲旅游集聚区。做实以人文底蕴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加强肖溪古镇、艾家院子等古街古镇和传统院落保护利用,用好花桥农耕文化体验馆、龙台红色文化展览馆、牌坊村村史馆等场景,促进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展示传播。
彰显千年賨城“特色”底蕴,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理念,深入挖掘城市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传承、项目开发与城市更新相辅相成。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建成文庙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展陈,提质神龙山巴人石头城,将协兴老街、牌坊村、川东民俗博物馆打造成文博民俗体验区,传承賨城人文、讲好賨城故事。焕新提质文旅场景,贯通打造渠江、官盛湖、西溪河沿线城市旅游休闲带,高品质运营广安不夜城,加快开发广安奇妙夜项目,拓展近水亲水乐水空间,再现“广安古十六景”历史古韵,实现游在景区、留在城区良性互动。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建好賨城大道。天星湖公园、官盛湖公园、广安区文化旅游综合场馆等重要节点,建设官盛湖沿岸文体旅城市中央公园,打造城市景观小品,植入特色文化符号,推动城市文态与形态深度融合。
突出景优、文盛、味美
支撑“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
广安区决策层认识到,文旅市场多元化不仅能有效拓展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复合型产业生态,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上下游市场共同发展;也是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更好展示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域文化认同,助推文旅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广安区在推进文旅市场多元发展,塑造地域文旅品牌方面,将依托“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突出景优、文盛、味美,着力塑造具有高标识度的本地文旅品牌,重点打造“畅游广安”“游学广安””味美广安”三大文旅品牌。
打造“畅游广安”品牌,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重点打造不夜城宋韵商街、渠江灯光秀、一品天下、文庙历史街区等文旅场景,探索发展低空旅游,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发文旅项目、办好特色活动,鼓励各类景区创新文旅产品、丰富文旅供给、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广安旅游全域化智慧化。
打造“游学广安”研学品牌,加强“广安红色文化IP”系列宣传,推进”文旅+研学“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生态科普、文博非遗等研学旅游,培育星级研学基地,增强广安研学吸引力影响力。
打造“味美广安”川菜品牌,依托省级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培育“盐皮蛋”“龙安柚”“粉蒸鲶鱼”“广安八大碗”等地方风味品牌,融入“四川美食旅游地图”省级平台,支持龙安柚果汁、龙台白酒、花桥粮油、肖溪胭脂萝卜等农特产品拓展市场,打造“賨城味道”特色餐饮旗舰店,提升广安美食知名度美誉度。
据了解,此外,该区还将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博旅游发展,办好特色演艺和赛事活动,深化文旅区域联动和宣传推广。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完善现代化文旅基础设施,构建以游客为中心的现代文旅服务体系,丰富多元消费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要素保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广安区融媒体中心 廖小兵 施林刚 王壹宁 图文)

据悉,广安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坚持以优质项目支撑文旅业态、以优质产品激活文旅市场、以优质服务塑造文旅品牌,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做好“红色、绿色、特色”文章,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做大做强小平故里文化旅游业,更好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红色、绿色、特色
做好“小平故里行”三色文章

“小平故里行”是广安市委打造的三张文旅名片之一,也是明确以广安区为主要承载地的文旅标识。广安区决定立足本地文旅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小平故里行”文旅名片,在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文章上下功夫,举实措。
该区将赓续小平故里“红色”血脉,坚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突出优势资源转化利用,实现红色资源可感可及、红色旅游出新出彩。严格落实《邓小平故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保持邓小平故里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科学保护利用蒲殿俊、胡伦等名人故居;以邓小平故里景区为核心,完善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和业态布局,串联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翰林院子、国防教育基地、广安中学、东门码头等节点,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小平故里行”初心之旅,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推进农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坚持打山水牌、走生态路,突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动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与文旅产业相得益彰。深化拓展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带,推动城乡结合区域、环主城场镇村庄与邓小平故里景区空间联动,打造协兴镇、大龙镇、浓溪镇等城市近郊都市田园体验区,拓展主城区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做强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发挥重点农业基地龙头带动效应,依托龙安柚、花桥粮油、大龙黄桃、彭家香李、白马柠檬等特色产业,拓展特色采摘、景观农业、农事体验等业态,支持乡镇举办本土特色农文旅活动,打造以农促旅新模式新业态,建设一批农文旅融合重点镇(村)。做优以生态资源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加强渠江流域水源和岸线保护,强化生物多样性和古树古木保护,提质运营浔栖江南、巴上草原、大云山、白云湖等景区,大力发展精品田园民宿,支持开发森林康养、湿地观光等特色项目,打造休闲旅游集聚区。做实以人文底蕴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加强肖溪古镇、艾家院子等古街古镇和传统院落保护利用,用好花桥农耕文化体验馆、龙台红色文化展览馆、牌坊村村史馆等场景,促进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展示传播。
彰显千年賨城“特色”底蕴,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理念,深入挖掘城市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传承、项目开发与城市更新相辅相成。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建成文庙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展陈,提质神龙山巴人石头城,将协兴老街、牌坊村、川东民俗博物馆打造成文博民俗体验区,传承賨城人文、讲好賨城故事。焕新提质文旅场景,贯通打造渠江、官盛湖、西溪河沿线城市旅游休闲带,高品质运营广安不夜城,加快开发广安奇妙夜项目,拓展近水亲水乐水空间,再现“广安古十六景”历史古韵,实现游在景区、留在城区良性互动。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建好賨城大道。天星湖公园、官盛湖公园、广安区文化旅游综合场馆等重要节点,建设官盛湖沿岸文体旅城市中央公园,打造城市景观小品,植入特色文化符号,推动城市文态与形态深度融合。
突出景优、文盛、味美
支撑“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
广安区决策层认识到,文旅市场多元化不仅能有效拓展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复合型产业生态,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上下游市场共同发展;也是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更好展示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域文化认同,助推文旅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广安区在推进文旅市场多元发展,塑造地域文旅品牌方面,将依托“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突出景优、文盛、味美,着力塑造具有高标识度的本地文旅品牌,重点打造“畅游广安”“游学广安””味美广安”三大文旅品牌。
打造“畅游广安”品牌,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重点打造不夜城宋韵商街、渠江灯光秀、一品天下、文庙历史街区等文旅场景,探索发展低空旅游,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发文旅项目、办好特色活动,鼓励各类景区创新文旅产品、丰富文旅供给、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广安旅游全域化智慧化。
打造“游学广安”研学品牌,加强“广安红色文化IP”系列宣传,推进”文旅+研学“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生态科普、文博非遗等研学旅游,培育星级研学基地,增强广安研学吸引力影响力。
打造“味美广安”川菜品牌,依托省级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培育“盐皮蛋”“龙安柚”“粉蒸鲶鱼”“广安八大碗”等地方风味品牌,融入“四川美食旅游地图”省级平台,支持龙安柚果汁、龙台白酒、花桥粮油、肖溪胭脂萝卜等农特产品拓展市场,打造“賨城味道”特色餐饮旗舰店,提升广安美食知名度美誉度。
据了解,此外,该区还将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博旅游发展,办好特色演艺和赛事活动,深化文旅区域联动和宣传推广。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完善现代化文旅基础设施,构建以游客为中心的现代文旅服务体系,丰富多元消费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要素保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广安区融媒体中心 廖小兵 施林刚 王壹宁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