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大龙镇携手西华师范大学学子:“AI”寄教育,“乡”约未来

2025-07-29 16:13:10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7月24日,西华师范大学“‘AI’寄教育,‘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聚焦留守儿童与中老年人群体,开展科技支教、党建共建与民生调研等系列活动,以青年智慧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与基层治理创新。

 

图为“AI”寄教育,“乡”约未来:西华师范大学实践团队

       政校协同启新程

       活动伊始,大龙镇人民政府与西华师范大学实践团队联合举办合作交流会。大龙镇党委副书记杨欢对团队表示欢迎,他认为,村镇目前确实存在着科技、信息落后的问题,此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增长村镇居民见识,帮助儿童、老年人跟上时代。会中强调“科技与教育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路径”。团队指导教师刘朝荣介绍了实践规划,提出“以AI科普为切口,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双方就留守儿童关爱、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等达成合作共识,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还围绕调研区域划分、老年人沟通技巧、数据整理标准等细节深入讨论,明确由政府工作人员带队走访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确保调研高效推进。

图为大龙镇党委副书记杨欢讲话

       步履丈量民情

       在政府带队人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队走进社区活动室、步行街等老年人集中的场所,开展面对面调研。政府工作人员熟门熟路地引荐受访者,还不时用方言帮队员们解释问题,让老人们放下顾虑,打开话匣子。队员以“AI绘画”“AI科普”等互动课程激发儿童科学兴趣;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微信、抖音等应用。“豆包讲的课比游戏还有趣!”一名留守儿童兴奋地说。82岁的李奶奶在学会使用豆包后,第一时间用来辅导孙子孙女写作业,感慨“科技让生活更便利”。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居民做调查问卷

       “用技术温暖‘一老一小’,是我们此行的初心。”团队队长张思琪表示。据悉,该实践成果将转化为可持续服务项目,通过线上课程库与线下服务站延续帮扶。大龙镇纪委副书记胡文可评价:“高校青年为乡村带来了新视野,这种‘科技+公益’的模式值得推广。”(通讯员:甘琴心 郑多)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