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新农人顾培菊: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与农旅融合

2025-10-23 09:24:30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在广袤的农村天地里,有一位女性菌农,她以独特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书写着自己的致富新篇章。从最初尝试种植赤松茸,到如今成功种植长裙竹荪、赤松茸等食用菌和苦瓜等蔬菜,她的故事充满了奋斗与成功。她就是广安区政协委员、返乡创业新农人顾培菊。


图为顾培菊在指导村民种植长裙竹荪

       “要将菌棒掰成适宜的小块,插到铺着黑褐色有机竹料的菌床上。然后用有机竹料仔细地覆盖住菌块,以防菌种受损。最后,用锄头培土垒厢,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精细化的标准。”10月15日,在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黄坝村的广安菌之源家庭农场,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见到顾培菊时,她正带领20余名工在地里忙碌地种植长裙竹荪,在菌床上细致操作,指导村民按高标准完成每一项工作。

 
图为顾培菊向前来调研的农业农村局干部介绍食用菌(资料图片)

       现年53岁的顾培菊是广安区兴平镇丁坝人,1990年18岁时她就到广东东莞、深圳等地打工,先后当过小工、行政管理、销售经理,2010年为了照顾儿子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开餐饮店,一干就是9年,尽管也有盈利,但感觉没有实现人生价值,加之餐饮行业低迷,2019年她便关掉餐饮店应邀到广安布衣农业有限公司任职副总经理,开始接触农业。通过三年的农业管理实践,让顾培菊意识到搞农业必须创新,要依托新质生产力,才能成功。2022年她在成都参加一个职业经理新农人培训时,巧遇一个在达州种植食用菌的女性,在交流和实地查看过程中,她意识到种植食用菌大有可为,决定辞职自己种植食用菌。
 
       说干就干。2023年,她在大龙镇战斗村租用的6亩地和3个钢架大棚内试种赤松茸,产品深受广安本地及重庆市场的欢迎。尝到甜头的她,2024年决定在交通更为便捷的黄坝村流转50亩土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她三次前往宜宾食用菌基地考察学习,得知长裙竹荪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后,决定将其引回广安试种,以丰富农场的特色农产品种类。2024年她投入近100万元在黄坝村翻耕土地、搭建钢管大棚以及新建烘干房和购置烘干设备,当年就收获满满,最高亩产值达到5万左右。
       “长裙竹荪主要以销售干货为主,每亩烘干后的最高产量约为200斤,市场批发价每斤约260元。赤松茸则主要销售鲜货,每亩最高产量高达6000余斤,均价每斤10元。”顾培菊介绍说,长裙竹荪和赤松茸都是高端食用菌,凭借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市场喜爱,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
       苦瓜俏销,菌菇接茬 。食用菌有季节性,一般10月种植到第二年5月收获结束,中间有5个月空档期,在同为政协委员、新农人李小东的建议下,她在空档期种植了苦瓜,也为基地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顾培菊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结合生物防治技术与滴灌技术,种出的苦瓜口感好、品质高,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目前我们已经采摘了10多吨苦瓜,全部销往重庆。”顾培菊说。
       “等苦瓜采收结束后,我们就种植长裙竹荪和赤松茸。”顾培菊说,她所经营的农场占地50亩,共有26个大棚,为降本增效,采用“一地双收”轮作模式:10月份前种植西瓜、玉米和苦瓜,10月份后则改种长裙竹荪和赤松茸。农场每年带动当地40多名村民就业,发放工资20余万元。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顾培菊不仅计划通过精心设计和包装来打造独具特色的食用菌品牌,还准备将食用菌与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全新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她建议将食用菌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新型农旅融合模式。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体验采摘的乐趣,并感受到从田间到餐桌的美妙转变。同时在今年的政协大会上,她还提交了《关于支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提出政府部门要强化技术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加大政策保障,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广安区融媒体中心 廖小兵 陈亚军 图文)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