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区域“教育质量飞跃奖”,天府师一如何获得家长口碑?

2025-04-18 11:36:47来源: 浏览量:
            又到升学季,家长们都在观望学校,期望选择到最适合孩子的那一所。

         一直以来,以“静学问道,关怀天下”为理念,师一系学校的内部信息鲜见于网络。本就坐落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天府师一,同样秉承安静办学,外界更是难知其管理内核。

 

 

        天府师一,能拿到含金量十足的“教育质量飞跃奖”(新区建区十年统筹全区50余所中小学数据、综合各项办学指标,最终只表彰10所学校),同时还有教师获评“成都市骨干教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初三好几个科目现在都在区域排名居于前列?”我们随机探访学校教师与家长,想要了解学校成绩增长的原因。

        外显:令家长最满意的居然是“眼神”

        “我们去了很多学校,天府师一确实距离市区有些远,但吸引我的地方,可能是个很小的点。”两年前选择天府师一的家长王志承(化名)说,“一走进学校,高年级学生的眼神很阳光、不低沉,很平和、不焦虑。”

 

 

          他表示,因工作繁忙,当初戳中内心的是听说老师们和锦江师一有密切联系。如今孩子初二了,他最欣赏的,还是到学校能看到大多数孩子温和的眼神。“眼神代表着态度,走在路上能听到娃娃给老师问好。同学谦逊有礼,老师再忙也会联系家长告知孩子的学习生活动向,让我感觉‘不是完全把孩子丢给学校,而是共同育人’。”久而久之,他推荐了好几个亲戚的孩子到学校考察。

        剖析:如何驱动孩子的学习力?

        “她情愿占用几分钟课堂时间,发自内心地去表扬一个成绩可能靠后的学生,让他看见自己也能发光。”2024年学校班主任技能大赛中,初一5班李婷婷老师凭借微班会PPT与日常表现,斩获特等奖。学校德育管理老师尤为赞赏她的实践行动。

 

 

           在天府师一,一套“浸润式德育体系”将品格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的毛细血管。例如,每天下午的“10分钟班级教育总结会”由学校督导检查,确保每个班级有效落实。总结会上,学生轮流值日观察班级闪光点与问题,公开表扬具体同学,涉及隐私则私下反馈;临考时,优秀学生分享复习计划。“每日总结让每人在自我成长中看见进步,从而更接纳班级,愿意共同努力。”李婷婷班级的班训是“遇见光,追逐光,成为他人追逐的光”。因平行分班,她常绘声绘色地描述后进生的优点,使其感受到群体归属感,进而激发努力。“一周五天在校园,需最大限度让同学们在平凡生活中发现闪光点,获得动力与价值,方能成长与进步。”

 

 

         班训之上,是师一“静学问道、天下关怀”的校训和“幸福一家人”文化。天府师一通过细化管理、监督、绩效等制度落实育人理念。校长杨军曾在锦江分管德育多年,因此“唤醒教育”成为天府师一情感教育的核心。

         针对小升初阶段,学校强调“初一打基础、养习惯,初二抓过渡、保平稳,初三促动力、抓成绩”的长效模式,以德育温度悄然改变学生的生命轨迹。

         萃取:全员集体备课刻画“教育精度”

         当学生有了成长动力,教师的引领与方法方能成为砝码。师一的“集体备课”被称为平行分班的秘密武器,助力不同学生共同发展。

        天府师一坚守师一文化、管理与教学内核,秉持共研、共享、共赢理念,形成“一堂课备四次”“一堂课十多位老师共备”的特色。

 

 

         学校教导主任高燕同时教语文,她介绍每门学科都会经历四轮备课。一轮是教师自备,自己做题;二轮:本校同年级备;三轮:各组每周去锦江备课(下午3节课分别听锦江老师上课、参与双方共同评课说课,双方共同备课与备作业);四轮:带着两校集备成果,在校内再做一次结合本区本校特点的备课。

        例如,年级最近正在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天府7名老师,锦江12名老师,也就是有19个人共同研磨一堂课:

       准备阶段:如果有老师被轮到准备该课,他需要完成资料搜集、课件制作、备课上传到群内、完成锦江编撰的教辅《课时优化》的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等“标准动作”。

       评课说课阶段:主讲老师要说得出《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如怎么朗读关键字词,如何结合柳宗元的人生际遇去了解这个人,最终帮助学生提升什么能力;其余老师则要关注主讲的问题,提意见、做补充。

       备作业阶段:19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完成学生要做的作业,【检查问题】-【测算时间】-【核对答案】-【判断哪些题目最有价值】。

       这种“规模式备课”使新老教师共同成长:年轻教师学习经验,资深教师探索AI工具(如DeepSeek)的应用,最终让学生受益——“老师多做题,学生少做题”。

        天府师一如何实现成绩逆袭?“德育唤醒”是打开心灵的钥匙,“集体备课”是双核驱动的利器。校长杨军总结:“教育无捷径。学生时间有限,唯有教师将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在安静中听见花开的声音,用生命影响生命。”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