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景区 铜锣山“长出”新饭碗
2025-10-21 11:28:0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元旦我们还来这里玩!”10月16日,重庆游客朱诗雨一家回邻水袁市探亲,顺道走进铜锣山旅游区。站在茶园前,她举起手机,一家人的笑容在青翠山色中格外灿烂。谁能想到,脚下这片游人如织的土地,十几年前竟是“路不通、水难求”的穷山坡。
那时的铜锣山,村民挑水爬坡,满桶水到家只剩半桶;蔬菜瓜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村庄日渐冷清。直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来,修路、引水、兴旅游,荒山终于迎来新生。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曾经的穷山坡,成为了周边市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热天到山下找水喝,那苦我一辈子忘不了。”城南镇芭蕉村村民秦一章接过话,“来回半天,满桶水挑到家只剩半桶——路太颠,全洒光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地里的收成。“山上土不成块,荒山荒地多,怎么发展一直是个难题。”城南镇芭蕉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是土生土长的芭蕉村人,他记忆最深的是西红柿、黄瓜成熟时,因山路崎岖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大家看着直掉眼泪。”
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日渐冷清。看着乡亲们手上的老茧和眼里的无奈,冯建乔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一定要让家乡变个样!”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们。修路、引水、垦荒……昔日沉寂的铜锣山一天天热闹起来。
转机出现在2014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大山,县里看中这里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宜人气候,决定发展生态旅游。很快,邻水县铜锣山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
连片茶园成了风景,生态餐馆陆续开张,森林康养、研学旅行等项目纷纷落地。芭蕉村村民杨帝金一边数着当天的收入一边乐:“今天卖蜂蜜、鸡蛋收了452.5元!快递员天天上门收,我在家搞养殖比在外打工强。”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景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在景区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一年挣几万,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王慧琼的话里满是幸福。目前,像她一样在景区稳定就业的村民有30多人。

村民冯勇的感触更深:“以前觉得农村没机会,只能在外漂泊。现在家乡发展好了,不仅能守着父母,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更让他自豪的是,如今芭蕉村100多户村民全部入股景区,从旁观者变成了“景区主人”。

“原来一个人的梦想,现在变成了一群人的幸福。”看着家乡的巨变,城南镇芭蕉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感觉成就感满满。
【记者手记】站在铜锣山的茶园边,游客的笑语与山风交织。很难想象,脚下这条平坦的观光路,曾是村民挑水颠簸的泥泞坡道;眼前这片青翠,曾因农产品运不出去而荒芜落泪。从“水难求、路不通”到“茶香客来”,铜锣山的蜕变,不仅是路的延伸、水的畅通,更是一群人执着追梦的见证。村民从走出大山到回到大山,从“无奈漂泊”到“在家创业”,他们捧起的不仅是旅游饭,更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底气。(钟涛)
那时的铜锣山,村民挑水爬坡,满桶水到家只剩半桶;蔬菜瓜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村庄日渐冷清。直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来,修路、引水、兴旅游,荒山终于迎来新生。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曾经的穷山坡,成为了周边市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昔日穷山沟:挑水磨破肩,果蔬烂地里
“别看我们离城就几公里,过去进城要爬坡上坎,雨天裤腿全是泥。”城南镇芭蕉村村民易兴国回忆起过去直摇头。
“热天到山下找水喝,那苦我一辈子忘不了。”城南镇芭蕉村村民秦一章接过话,“来回半天,满桶水挑到家只剩半桶——路太颠,全洒光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地里的收成。“山上土不成块,荒山荒地多,怎么发展一直是个难题。”城南镇芭蕉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是土生土长的芭蕉村人,他记忆最深的是西红柿、黄瓜成熟时,因山路崎岖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大家看着直掉眼泪。”
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日渐冷清。看着乡亲们手上的老茧和眼里的无奈,冯建乔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绝地求生:修路引水筑梦,荒山种下希望
尽管很多人选择离开,冯建乔却留了下来。当选村干部后,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四处奔走:向上争取政策,联络爱心人士捐款,组织村民出工出力。“一定要让家乡变个样!”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们。修路、引水、垦荒……昔日沉寂的铜锣山一天天热闹起来。
转机出现在2014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大山,县里看中这里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宜人气候,决定发展生态旅游。很快,邻水县铜锣山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
今日桃花源: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经过多年奋斗,铜锣山彻底变了样。连片茶园成了风景,生态餐馆陆续开张,森林康养、研学旅行等项目纷纷落地。芭蕉村村民杨帝金一边数着当天的收入一边乐:“今天卖蜂蜜、鸡蛋收了452.5元!快递员天天上门收,我在家搞养殖比在外打工强。”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景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在景区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一年挣几万,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王慧琼的话里满是幸福。目前,像她一样在景区稳定就业的村民有30多人。

村民冯勇的感触更深:“以前觉得农村没机会,只能在外漂泊。现在家乡发展好了,不仅能守着父母,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更让他自豪的是,如今芭蕉村100多户村民全部入股景区,从旁观者变成了“景区主人”。

“原来一个人的梦想,现在变成了一群人的幸福。”看着家乡的巨变,城南镇芭蕉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感觉成就感满满。
【记者手记】站在铜锣山的茶园边,游客的笑语与山风交织。很难想象,脚下这条平坦的观光路,曾是村民挑水颠簸的泥泞坡道;眼前这片青翠,曾因农产品运不出去而荒芜落泪。从“水难求、路不通”到“茶香客来”,铜锣山的蜕变,不仅是路的延伸、水的畅通,更是一群人执着追梦的见证。村民从走出大山到回到大山,从“无奈漂泊”到“在家创业”,他们捧起的不仅是旅游饭,更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底气。(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