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赋能!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从0到1”孵化路径——以“善美大院”互助志愿服务队为例

2025-10-28 10:57:5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在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紫龙村,两百余名留守老人有了“互助之家”,曾经闲置的敬老院变身多功能公共空间,零散的邻里帮扶成长为有组织、可持续的社区服务——这一切,离不开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的专业赋能,更见证了“妇老乡亲”互助养老服务项目作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完整孵化历程。

       01孵化起步:孵化中心“搭框架”,闲置空间变“组织摇篮”

       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最怕“无方向、无载体”。紫龙村63.8%的老龄化率、闲置的紫龙敬老院,成了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与稻草社工共同关注的“破题点”。
       孵化初期,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并未急于“建组织”,而是先做“基础功课”:一方面协助稻草社工开展全村需求调研,明确留守老人“生活帮扶、精神慰藉、参与价值”三大核心需求;另一方面结合紫龙村实际,提出“闲置空间激活+本土资源整合”的孵化思路,建议政府将闲置敬老院改造为集养老服务、手工创作、议事交流于一体的“善美大院”——这成了“善美大院”互助志愿服务队的萌芽地。
       面对村民“平时门都进不去,不如叫‘关门大院’”的抱怨,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又指导“妇老乡亲”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团队以“需求为导向”调整运营策略:通过一场临时议事会,让村民自主推选钥匙保管人、制定开放时间与《善美大院公约》,甚至引入场地险与志愿者协议规避风险。就这样,在孵化中心的框架指导下,“善美大院”不仅打开了大门,更种下了“村民自治”的种子。

       02孵化核心:孵化中心“赋能力”,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社会组织不能靠社工‘推着走’,要让村民自己‘主动干’。”这是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在赋能过程中始终强调的理念。围绕“激发内生动力”,孵化中心从“能力建设”和“资源链接”两方面入手,推动“善美大院”互助组织成长。

       ①议事能力赋能:从“坝坝茶”到“议事会”,让村民敢说话、会决策

       针对农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为“妇老乡亲”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团队定制“社区议事技巧”培训,指导社工用“坝坝茶”这一乡土场景降低参与门槛——摆上茶水点心,把“下个月集体生日会怎么搞”“手工坊新作品做什么”“积分兑换标准怎么调”等议题抛给村民。
在孵化中心的指导下,社工还总结出“倾听真实声音—提高参与动力—鼓励共同探索—体会有价值感”的“四步法”,让村民慢慢发现:“我的意见真能被采纳!”截至目前,通过“善美龙门阵”坝坝茶议事会,已收集并落实“增设互助工具角”“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等12项民生建议,村民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决策”,社区社会组织的“议事能力”就此成型。

       ②可持续能力赋能:手工坊“造血”,积分制“循环”

       “参与服务能有什么好处?”这是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绕不开的问题。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指导“妇老乡亲”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团队跳出“纯公益”思维,打造“巧家手工坊+爱心兑换铺”的可持续模式:一方面,结合紫龙村花椒、艾草等本土资源,指导老人制作花椒籽枕头、艾草养生锤等实用手工艺品;另一方面,孵化中心主动对接区妇联、区民政等部门,为手工坊争取订单资源,同时引入返乡青年志愿者协助设计包装与线上销售。
       如今,巧家手工坊已增收800余元,收益全部注入“爱心兑换铺”;在孵化中心的建议下,项目还建立了“参与探访得积分、参加活动得积分、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闭环机制,让“互助有回报”的理念落地。从“社工喊着做”到“老人主动来”,“善美大院”互助组织有了自驱力,这正是孵化中心“赋能可持续”的核心成果。

       03孵化升级:孵化中心“架桥梁”,从“做服务”到“共治理”

       好的社区社会组织,不止能“搞活动”,更能“融治理”。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的下一步赋能,是推动“善美大院”从“互助服务组织”升级为“社区治理参与者”。
       孵化中心协助“善美大院”链接村“两委”资源,指导组织建立“志愿者探访队”:定期看望高龄、独居老人,为困难家庭送去爱心汤圆;同时开设德教课堂、普法讲堂,让老人在学习环保、健康知识的同时,参与乡土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孵化中心指导组织将“互助服务”与“乡村事务”结合——老人通过坝坝会为“院子种什么蔬菜”“如何帮扶困难家庭”提建议,真正实现了“养老”与“治村”的双向促进。
       正如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负责人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孵出一个项目’,而是‘孵出一个能扎根乡土、自我生长的组织’。”如今的“善美大院”,已经从一个项目点,成长为紫龙村的“互助治理核心”,这正是孵化赋能的最终意义。

       结语:孵化不是“包办”,而是“让本土力量发光”

       “善美大院”的成长轨迹,藏着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的核心孵化逻辑:不搞“一刀切”的模板,而是“因地制宜找载体、赋能本土育骨干、链接资源促长效”。从闲置空间激活到村民能力成长,从服务开展到治理参与,每一步都紧扣紫龙村的实际需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真正“长在乡土里、活在村民中”。
       未来,期待更多像“善美大院”这样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在前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的赋能下,扎根乡村、服务本土,让互助的温暖成为乡村振兴的“长效动力”!(作者:尹敏)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