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莫当“好好先生”

2025-09-24 10:07:0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好好先生”生动画像,精准戳中了这类人的本质:看似一团和气,实则不讲原则;看似不得罪人,实则辜负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好好先生”的作风绝非“处世智慧”,而是背离初心使命的“软刀子”——它消解原则立场、弱化担当精神、损害群众利益。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当以鲜明态度摒弃“好好先生”做派,以较真精神践行使命担当,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弃“好好先生”,守“公生明”的原则底线“公生明,廉生威”,明代年富在《官箴》中道出的为官之道,至今仍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好好先生”的核心症结,正在于丢了“公心”、失了“原则”:面对熟人的违规请求,明知不对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碰到工作中的错误苗头,怕伤和气便“轻描淡写说一顿”;遇到原则性问题,为求“和平”竟“放任自流”。这种“无原则的和气”,看似“人缘好”,实则是对违规行为的纵容、对责任的逃避。反观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干部,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哪怕得罪人也要较真;面对偏离原则的决策,哪怕压力大也要直言。党员干部的“威”,从不是靠“和稀泥”换来的,而是靠坚守公心、恪守原则树立的——唯有摒弃“好好先生”的圆滑,才能守住共产党人的政治底线。
       ​拒“好好先生”,践“一枝一叶”的为民初心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诠释了为官者对群众的牵挂。“好好先生”的“和气”,往往藏着对群众利益的漠视:面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怕麻烦便“推诿扯皮”;碰到损害群众权益的问题,怕得罪人便“敷衍塞责”。他们看似“不得罪人”,却实实在在“得罪了人民”。比如有的基层干部,面对邻里矛盾时,只想着“息事宁人”,不深挖问题根源,导致矛盾反复;有的窗口工作人员,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因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以“流程规定”搪塞,让群众跑断腿。党员干部的“好”,从来不是对问题的“回避”,而是对群众的“负责”——唯有拒绝“好好先生”的懈怠,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才能让为民初心落到实处。
       ​破“好好先生”,持“忠言逆耳”的革新自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的劝诫,点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价值。“好好先生”最不愿做的,就是“得罪人”的批评,开展组织生活时,只说“优点”不提“不足”;面对同事的工作疏漏,只“委婉提醒”不“较真纠正”;对自身的问题,更是“避重就轻”不“深刻剖析”。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看似和谐,实则让队伍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小问题拖成大隐患,小错误酿成大失误。而真正有担当的党员干部,从不怕“红脸出汗”:在民主生活会上,敢于直言同事的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勇于指出流程的漏洞;对自己的问题,更是敢于“刀刃向内”。党员干部的成长,从不是靠“吹捧”换来的,而是靠“较真”倒逼的——唯有打破“好好先生”的桎梏,主动接受批评、勇于开展批评,才能让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
       ​新时代需要“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不需要“怕得罪人、不作为”的“好好先生”。党员干部当牢记:“一团和气”换不来事业发展,“回避矛盾”解不了群众难题。唯有丢掉“好好先生”的包袱,扛起“为民服务”的责任,以原则立身、以担当成事、以革新提质,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高县嘉乐镇人民政府 郑雅琳)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