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精准”打通就业路 “以工代赈”筑起富民桥——大竹县人社局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助力西渝高铁建设经验材料
2025-09-05 10:12:1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西渝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和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三局康渝八标项目经理部承担四川省大竹县境内八标的施工任务。大竹县人社局紧抓重大项目以工代赈促就业工作契机,聚焦务工组织、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三大核心,精准施策,将重大项目转化为群众增收的“富民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精准组织对接,变“人找岗”为“岗找人”
针对以往重点工程项目与本地劳动力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顺畅的问题,大竹县人社局转变思路、主动作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建立“就业服务专员”制度,主动对接中铁三局等项目单位,精准收集用工需求,“一岗一清单”动态管理。二是依托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和村级劳务经纪人,深入排摸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一人一档案”精准建档。三是创新开展“送岗到村”招聘活动,把就业机会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面对面”对接、“零距离”上岗。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中铁三局等项目单位输送本地劳动力2667人,其中重点群体1552人,真正实现了从“人盲目找岗”到“岗位精准到人”的转变。
二、精准强技赋能,推动“普工”变“技工”
大竹县人社局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短期就业转化为长期技能提升,激活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开展“一站式”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既有务工政策、岗位需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理论常识,也有钢筋加工、焊接、模板、混凝土等主要技术工种实操干货,实现“招工即培训,结业即上岗”。二是推行“师徒制”传帮带,在施工现场推行“1名技师带+2名普工”的方式,实地实训实操,通过“边干边学”快速提升技能,形成“培训→就业→熟练”的良性循环。三是实施“网格化”安全技能双提升计划,通过班前会、案例教学等形式,筑牢安全屏障、巩固操作技能。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熟练工287人,帮助200余名普通工人转型为技术骨干,群众月均收入提高30%以上,“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三、精准权益维护,实现从“忧薪”到“安心”
大竹县人社局坚持让群众不仅“有岗就业”,更能“安心就业”,把权益保障作为就业服务的底线红线。一是全面推行标准化劳务合同,明确薪酬标准、支付周期,保障同工同酬落到实处。二是严格实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和实名制考勤,确保工资“月结月清、足额到人”。三是建立“打卡考勤+工资签认+回访抽查+纠纷调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形成用工管理闭环,杜绝欠薪隐患。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329.8万元,未发生一起欠薪事件,真正实现“零拖欠”,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大竹县人社局将进一步总结推广重大项目就近就地促就业工作经验,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主动融入、靠前服务,让更多重点项目成为“就业工程”“富民工程”,撬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实现“建成一个项目、就业一方群众、富足一地百姓”。(撰稿人:陈维玲)
一、精准组织对接,变“人找岗”为“岗找人”
针对以往重点工程项目与本地劳动力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顺畅的问题,大竹县人社局转变思路、主动作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建立“就业服务专员”制度,主动对接中铁三局等项目单位,精准收集用工需求,“一岗一清单”动态管理。二是依托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和村级劳务经纪人,深入排摸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一人一档案”精准建档。三是创新开展“送岗到村”招聘活动,把就业机会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面对面”对接、“零距离”上岗。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中铁三局等项目单位输送本地劳动力2667人,其中重点群体1552人,真正实现了从“人盲目找岗”到“岗位精准到人”的转变。
二、精准强技赋能,推动“普工”变“技工”
大竹县人社局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短期就业转化为长期技能提升,激活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开展“一站式”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既有务工政策、岗位需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理论常识,也有钢筋加工、焊接、模板、混凝土等主要技术工种实操干货,实现“招工即培训,结业即上岗”。二是推行“师徒制”传帮带,在施工现场推行“1名技师带+2名普工”的方式,实地实训实操,通过“边干边学”快速提升技能,形成“培训→就业→熟练”的良性循环。三是实施“网格化”安全技能双提升计划,通过班前会、案例教学等形式,筑牢安全屏障、巩固操作技能。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熟练工287人,帮助200余名普通工人转型为技术骨干,群众月均收入提高30%以上,“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三、精准权益维护,实现从“忧薪”到“安心”
大竹县人社局坚持让群众不仅“有岗就业”,更能“安心就业”,把权益保障作为就业服务的底线红线。一是全面推行标准化劳务合同,明确薪酬标准、支付周期,保障同工同酬落到实处。二是严格实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和实名制考勤,确保工资“月结月清、足额到人”。三是建立“打卡考勤+工资签认+回访抽查+纠纷调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形成用工管理闭环,杜绝欠薪隐患。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329.8万元,未发生一起欠薪事件,真正实现“零拖欠”,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大竹县人社局将进一步总结推广重大项目就近就地促就业工作经验,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主动融入、靠前服务,让更多重点项目成为“就业工程”“富民工程”,撬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实现“建成一个项目、就业一方群众、富足一地百姓”。(撰稿人:陈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