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鲜”锋 直供重庆餐桌的美味密码

2025-09-04 17:22:05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哟,老张,今天这番茄看着真水灵啊,可得赶紧摘了往重庆送咯!”2025 年 8 月 28 日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邻水县城北镇金钟村的三众蔬菜种植基地里。农户们穿梭其中,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番茄,随后将它们整齐地码放在一旁的筐子里。这些新鲜的番茄,即将踏上前往重庆的旅程,成为重庆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这,只是邻水县做好 “重庆餐桌文章” 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川渝两地的紧密协作中,邻水县正以其丰富多样的农产品,精心做好重庆的 “餐桌文章”。这里的田间地头,孕育着无数新鲜美味的食材,它们正源源不断地运往重庆,为山城人民的餐桌增添色彩与美味。
       直供重庆:新鲜食材的快捷通道
       “咱这番茄啊,从采摘到运到重庆的市场,那速度可快了,就是为了让重庆的朋友们吃上最新鲜的。” 三众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甘元超一边帮忙装车,一边介绍着,“每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开始忙活了,就盼着这些新鲜蔬菜能第一时间出现在重庆市民的餐桌上呢。”
       在邻水县的另一个重要农产品供应地——观音桥镇的其发葡萄园里,也是一片热闹景象。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葡萄,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我们葡萄园已经有很多年了,在重庆那边很受欢迎,有很多老顾客每年都会在我们这里下不少订单。”葡萄园负责人秦冲边打包葡萄边说道。
       为了保障这些农产品能快速且新鲜地直供重庆,邻水县下足了功夫。该县在邻水高速南出口南侧,计划投资6.1亿元,按照“三区八楼一市场”布局,规划建成一个集物流、冷链、加工、生产、电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园区,可满足果蔬、肉类、海鲜、预制菜等全品类农产品存储需求。
       目前“一市场”已全面投入运营,“三区八楼”已完成主体建设及设备采购,预计2025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新增3万吨的冷藏冷冻和5万吨的商贸储存库容,极大改善川东渝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仅如此,该县还与重庆的各大农贸市场、超市等建立了紧密的对接机制,确保农产品一到就能迅速上架销售。
       据了解,邻水外销农产品70%以上销往重庆,涵盖了黄瓜、葡萄、空心菜、丝瓜等多种品类。这些农产品通过直供渠道,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还保证了新鲜度和品质,深受重庆市民的喜爱。
基地建设:优质农产品的孵化摇篮
       “大家抓紧时间把玉米收完,榨菜苗还等着下地呢!”2025年8月29日,在邻水县城北镇贵人槽蔬菜基地的蒋川蔬菜种植农场里,负责人蒋川正指挥着村民们抢收成熟的黄玉米。阳光下,金灿灿的玉米棒堆成小山,村民们的笑声夹杂着忙碌的脚步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作为邻水县重点打造的蔬菜产业基地之一,贵人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通过改扩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周边多个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发展。蒋川的农场便是其中之一。“我们这儿光照足、土壤肥,种出来的蔬菜品质高,重庆的批发商抢着要。”蒋川擦了擦汗,语气里透着自豪,“收完这季玉米,马上种榨菜,一年两茬,效益可比以前单一种植强多了!”
 
即将发往重庆市场的新鲜番茄
       这种“无缝衔接”的种植模式,正是邻水县深耕重庆市场的缩影。作为川渝交界处的农业大县,邻水依托“三山两槽”的立体气候和直通重庆的物流网络,将粮油、生猪、蔬菜、脐橙四大产业拧成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在邻水,像蒋川这样的农场主可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全年轮作玉米、榨菜、白菜等作物,全县蔬菜常年复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71.66万吨。
 
柑橘园区
 
石滓镇铁水河村蔬菜基地
       邻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一直把做好重庆餐桌文章当作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强化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规模化、标准化的基地建设,让邻水农产品在重庆市场站稳了脚跟。全县目前已成功创建省、市、县级园区共18个,其中省四星级园区1个、省三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11个,以脐橙为主的柑桔产业基地35.4万亩。
       此外,邻水县还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企业赴渝参展、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等方式,提升“邻”字号农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今,邻水县的御临龙须茶、陈龙手工面等特色农产品在重庆市场已颇具名气。
       【后记】在金钟村的番茄地里,农户指尖划过饱满果实的弧度,是对 “新鲜” 最质朴的注解;观音桥镇葡萄园里,秦冲打包葡萄时反复确认的泡沫网套,藏着对重庆老顾客的珍视;贵人槽基地里,蒋川指挥抢收玉米的吆喝声中,满是 “一年两茬” 的增收底气。这些细碎的场景,拼凑出邻水做好 “重庆餐桌文章” 的生动图景。川渝一家亲,餐桌是最暖的纽带。邻水 70% 外销农产品直供重庆的数字背后,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天然优势,更是邻水主动找准定位、深耕协作的必然结果。它不再是简单的 “产地送、餐桌接”,而是从品种选育、基地标准到冷链物流、品牌推广的全链条衔接 —— 田间地头的 “种得好”,遇上物流通道的 “运得快”,再加上市场端的 “卖得俏”,最终酿成了重庆人舌尖上的 “吃得鲜”。(邻水融媒 吴乾超)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