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当“过紧日子”的旁观者

2025-08-15 12:52:5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餐厅的角落,半桌残羹冷炙被服务员熟练地收进垃圾桶;办公楼的走廊里,无人的会议室灯光亮了整夜;直播间里,主播吆喝着买得越多越划算,屏幕前的人们为凑满减盲目下单……这些日常场景背后,藏着一个值得警惕的现实:当“过紧日子”成为社会共识时,仍有不少人甘当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资源敬畏、对未来负责的长远考量。从宏观层面看,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淡水、能源等战略性资源的约束日益趋紧。经济转型升级期,更需要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为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积蓄力量。从微观角度说,节俭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智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依然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那些被浪费的粮食、被闲置的物品、被透支的精力,本质上都是对劳动价值的漠视。
       有人把过紧日子看作政府的事、企业的事,觉得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这种想法显然站不住脚。政府机关压缩“三公”经费、企业推行绿色生产,固然是过紧日子的重要体现,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拧紧节约阀,才能形成共振效应。就像垃圾分类,从最初的要我分到如今的我要分,正是无数个体的自觉行动,才让环保理念落地生根。反观现实,一些人对公共场所的浪费视而不见,对自家的小日子却精打细算,这种双重标准恰恰暴露了认知的偏差。过紧日子从来不是对生活品质的折损,而是通过理性规划让资源配置更合理,让生活更有质感。
       也有人担心,过紧日子会抑制消费、影响经济。这种误解混淆了浪费与消费的边界。合理的消费是经济循环的润滑剂,而盲目浪费则是社会财富的蛀虫。倡导过紧日子,不是要大家勒紧裤腰带,而是拒绝面子消费、冲动消费,追求物尽其用的理性生活。就像年轻人中流行的极简主义扔掉不必要的物品,反而能让生活更聚焦、更高效。这种消费理念的升级,不仅不会拖累经济,反而能倒逼企业提供更优质、更耐用的产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除旁观心态,需要从观念到行动的全面转变。在思想上,要认清个体与集体、眼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明白每个人的一小步,都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在行动上,不妨从点滴做起:点餐时多一点光盘意识,购物时少一些跟风盲从,工作中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过紧日子不是一场临时的运动,而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和文明素养。让我们告别旁观者的姿态,以主人翁的担当,把节俭之风融入日常、化为自觉,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让勤俭这颗文明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更绚丽的花朵。(高县来复镇人民政府 周旭)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