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九丝城镇人大:激活自治活力 共建和美家园
2025-08-06 17:13:13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九丝城镇人大紧扣民生需求,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推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激发居民自治潜能,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治理与品质提升,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了居民归属感与幸福感。
一、阵地变学堂:老体协焕新聚人心,文化服务惠民生
镇人大主席团聚焦老年群体精神需求,通过组织居民座谈会,征集老体协场地改造建议,采纳融入本地革命先烈事迹、增设互动区等金点子20余条,确保方案贴近民意。德胜人大联络站代表们率先垂范,带动20余名居民志愿者参与场地清理、布置等义务劳动,将原老体协场地成功改造为集长征精神展示、革命历史教育、邻里交流、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红色文化驿站”。该阵地常态化开放,已成为居民学习红色文化、开展文娱活动、增进邻里交流的重要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

二、 墙面变画廊:居民巧手绘家园,环境美化提颜值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代表们主动作为,组织社区居民成立“红色扮靓家园”行动组,成功发动20余名居民参与,实现从“看客”到“主角”转变。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凝练并绘制“长征精神·星火传”“和美乡村·生态卷”“蚕桑织梦·富民篇”“僰韵高装·活力显”四大主题墙绘,彰显地域特色。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居民自主分区完成涂色上漆,打造多处红色文化景观节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归属感与幸福感。

三、 荒地变乐园:场坝自治显成效,长效治理惠民生
为使红色项目培育的自治能力产生“长尾效应”。2025年6月下旬,代表们来到簸峡村实地调研后,推动居民成立“簸峡场坝自治小组”,对上争取民生实事微项目资金,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跃升。居民全程主导功能分区规划、地面色彩选择及设施布局,并协调水车完成场地彻底清理。同时,共同制定《场坝管理公约》,明确卫生、设施维护责任,让昔日荒地蝶变为居民休闲健身、睦邻友好的“共享乐园”,生动实践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社区文明与居民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改造前

改造后
下一步,九丝城镇人大将持续聚焦民生关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探索群众自治新路径,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深入调研、强化监督、办好民生实事等举措,为建设和美幸福家园贡献人大力量。
一、阵地变学堂:老体协焕新聚人心,文化服务惠民生
镇人大主席团聚焦老年群体精神需求,通过组织居民座谈会,征集老体协场地改造建议,采纳融入本地革命先烈事迹、增设互动区等金点子20余条,确保方案贴近民意。德胜人大联络站代表们率先垂范,带动20余名居民志愿者参与场地清理、布置等义务劳动,将原老体协场地成功改造为集长征精神展示、革命历史教育、邻里交流、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红色文化驿站”。该阵地常态化开放,已成为居民学习红色文化、开展文娱活动、增进邻里交流的重要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

二、 墙面变画廊:居民巧手绘家园,环境美化提颜值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代表们主动作为,组织社区居民成立“红色扮靓家园”行动组,成功发动20余名居民参与,实现从“看客”到“主角”转变。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凝练并绘制“长征精神·星火传”“和美乡村·生态卷”“蚕桑织梦·富民篇”“僰韵高装·活力显”四大主题墙绘,彰显地域特色。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居民自主分区完成涂色上漆,打造多处红色文化景观节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归属感与幸福感。

三、 荒地变乐园:场坝自治显成效,长效治理惠民生
为使红色项目培育的自治能力产生“长尾效应”。2025年6月下旬,代表们来到簸峡村实地调研后,推动居民成立“簸峡场坝自治小组”,对上争取民生实事微项目资金,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跃升。居民全程主导功能分区规划、地面色彩选择及设施布局,并协调水车完成场地彻底清理。同时,共同制定《场坝管理公约》,明确卫生、设施维护责任,让昔日荒地蝶变为居民休闲健身、睦邻友好的“共享乐园”,生动实践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社区文明与居民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改造前

改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