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应急管理局: 创新“四维协同”模式,筑牢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根基

2025-07-30 16:38:0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以前遇到险情,镇里村里各跑各的,现在一个指令下来,县乡村三级联动,十几分钟就能形成合力!”说起应急管理的新变化,兴文县僰王山镇应急办主任深有感触。这背后,正是兴文县应急管理局创新“四维协同”模式带来的实效——从组织体系、物资保障、队伍建设到信息化支撑,四个维度环环相扣,让基层应急管理既有“章法”又有“战力”,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基固本:织密高效协同的“组织网”
       ​构建大脑中枢,织密组织网络,逐步建强县应急指挥部这个“神经中枢”,当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后,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快速调度乡镇,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实现统一高效指挥。探索推进兴文“智慧应急”一张图建设步伐,逐步整合气象、水利、自规、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实现“一屏汇聚”和信息共享。
       ​“乡镇要守好‘责任田’,村里要当好‘排头兵’!”为了压实责任,县里特意厘清了县乡村三级的职责清单。“以前遇到事总怕‘越界’,现在清单一摆,该谁干、怎么干清清楚楚。”大坝苗族乡应急专干笑着说。如今,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顺畅运转,遇到险情,县里一声令下,乡镇响应、村里行动,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
       ​未雨绸缪:打造快速精准的“保障链”
       ​“上次山洪来得急,村里的救生衣5分钟就发到了人手上!”周家镇村民回忆道。聚焦防汛、防火等关键场景,县里专门储备了黄金救援期急需物资,用村干部的话说:“这些东西平时‘躺’在库里保养得好好的,真要用到时,绝对拿得出、用得上!”
       ​灾害来临时,县应急局出具调拨指令,县发展改革局及时调运物资送至指定地点,及时开展救灾工作。同时,共同督促指导乡镇规范物资储备库管理,按照物资种类、数量进行统一摆放,明确专人管理救灾物资。
 
       ​锤炼精兵:锤炼敢打必胜的“先锋队” 
       ​“绳子要这么绕,才能在陡坡上稳住重心!”县级教官正在给乡镇应急队员做示范。这样的“实战课堂”已成常态,从专业救援技巧到简单包扎,县乡村三级队伍层层培训,连村里的网格员都能熟练报灾情、做急救。
       ​同时推动村(社区)普遍建立以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为主体的“第一响应人”队伍。遇到险情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就能展开处置。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训300余名灾害信息员,大家都说:“现在不仅敢上前,更知道怎么科学应对了!”
       科技赋能:插上智慧应急的“新翅膀”

       “哪怕信号断了,卫星电话、对讲机也能保通联!”县应急管理局技术人员介绍。夯实技术底座,完成县级平台音视频升级等项目,落实专人运维;督促乡镇做好通信设备测试,确保应急通信“不断线”。强化装备支撑,配备特种车辆提升机动能力。引入空中奇兵,为11个乡镇配发专业无人机,组织培训让基层队伍熟练应用,实现“空中+地面”立体监测。
       “广播一响,全村都知道要避险了,比挨家挨户喊快多了!”村民对升级后的应急广播系统很满意。预警直达末梢,优化三级应急广播系统,确保预警信息“村村响、户户知、人人晓”。
       实战检验:“四维协同”显威力,硬核装备战汛情
       今年“7.9”强降雨中,“四维协同”模式迎来大考。暴雨冲断了道路,无人机立即升空侦察,实时传回滑坡点位置;储备库的防汛物资通过调度系统快速出库,山地摩托车载着物资穿梭在泥泞小道;乡镇应急队和村里的“第一响应人”默契配合,转移群众、加固河堤……
       “从预警到处置,一环扣一环,没出一点乱子!”参与救援的人员感叹。最终,在各方协同努力下,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下一步,兴文县应急管理局将继续打磨“四维协同”模式,让组织更高效、保障更有力、队伍更精干、科技更智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一方平安,让群众的安全感越来越强。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