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风建设“对味”群众期待
2025-07-21 12:46:3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作风建设不是供人观赏的“盆景树”,而是群众餐桌上的“家常菜”。这道“家常菜”质量好不好,吃起来香不香,关键要看是否符合群众的“口味”。《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抓作风建设,务必秉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执政智慧,时时听群众意见、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请群众评判,让清风正气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时代主旋律。
时时听群众意见,保持作风建设的“真味”。学习教育不是自吹自擂、自说自话的“独角戏”,而是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的“大合唱”,只有始终敞开大门、俯下身子,准确地体察群众的情绪,才能收集到真实的想法,发现真正的问题。党员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在田间地头倾听民声,在社区院落收集民意,从“牢骚话”里品出群众苦衷,从“辣味话”里识别群众冷暖。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意见收集机制,既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传统渠道广开言路,又依托大数据平台、网络留言板等载体打破时空壁垒,更要在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直通民心零距离,用群众“听得懂、能参与、有共鸣”的接地气方式强化思想引领,彻底破除心结,鼓励群众对作风顽疾敢直言、能畅言、吐真言,让作风建设回归本位。
处处为群众着想,激活作风建设的“甜味”。开展学习教育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让群众有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温暖,获得甜甜的幸福感。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认真对照群众诉求查摆自身问题,特别是严肃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拍脑袋作决策、漠视群众利益等“四风”问题,以“显微镜”深挖思想根源,用“探照灯”扫描作风盲区,把问题找准找实找细。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剖问题,秉持抓铁有痕的韧劲推进整改,以上率下整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清晰台账,动态销号管理,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确保群众反映的操心事不推诿、烦心事不敷衍、揪心事不退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事事请群众评判,增强作风建设的“香味”。学习教育成效“香不香”,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只有将评判权真正交到群众手中,才能让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无处遁形,让官僚主义的“官样套路”迎刃而解,让享乐主义的“舒适温床”彻底瓦解,让奢靡之风的“糖衣炮弹”无法命中。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通过信息公开,让群众清楚地知道查摆了哪些问题,整治了哪些突出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效,真正把群众的“皱眉事”当作整改的“指向标”,把百姓的“点赞事”视为成果的“刻度尺”。要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评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杠杠”,将群众差评转化为整改清单的“任务书”,使群众建议升华为机制优化的“路线图”,全力推动作风建设持久深入。 (高县经开区 周艳)
时时听群众意见,保持作风建设的“真味”。学习教育不是自吹自擂、自说自话的“独角戏”,而是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的“大合唱”,只有始终敞开大门、俯下身子,准确地体察群众的情绪,才能收集到真实的想法,发现真正的问题。党员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在田间地头倾听民声,在社区院落收集民意,从“牢骚话”里品出群众苦衷,从“辣味话”里识别群众冷暖。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意见收集机制,既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传统渠道广开言路,又依托大数据平台、网络留言板等载体打破时空壁垒,更要在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直通民心零距离,用群众“听得懂、能参与、有共鸣”的接地气方式强化思想引领,彻底破除心结,鼓励群众对作风顽疾敢直言、能畅言、吐真言,让作风建设回归本位。
处处为群众着想,激活作风建设的“甜味”。开展学习教育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让群众有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温暖,获得甜甜的幸福感。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认真对照群众诉求查摆自身问题,特别是严肃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拍脑袋作决策、漠视群众利益等“四风”问题,以“显微镜”深挖思想根源,用“探照灯”扫描作风盲区,把问题找准找实找细。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剖问题,秉持抓铁有痕的韧劲推进整改,以上率下整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清晰台账,动态销号管理,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确保群众反映的操心事不推诿、烦心事不敷衍、揪心事不退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事事请群众评判,增强作风建设的“香味”。学习教育成效“香不香”,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只有将评判权真正交到群众手中,才能让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无处遁形,让官僚主义的“官样套路”迎刃而解,让享乐主义的“舒适温床”彻底瓦解,让奢靡之风的“糖衣炮弹”无法命中。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通过信息公开,让群众清楚地知道查摆了哪些问题,整治了哪些突出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效,真正把群众的“皱眉事”当作整改的“指向标”,把百姓的“点赞事”视为成果的“刻度尺”。要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评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杠杠”,将群众差评转化为整改清单的“任务书”,使群众建议升华为机制优化的“路线图”,全力推动作风建设持久深入。 (高县经开区 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