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志淬炼匠心,于指尖传承千年制茶古法

2025-07-21 11:45:45来源: 浏览量:
          2025年7月10日午,烈日当空,峨眉山市嘉峨茶谷的青石板路上已响起轻快的脚步声。由共青团川北医学院委员会、共青团峨眉山市委联合主办,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宁老师带队的汇爱志愿服务队“汇爱行金顶,医心兴绿野”乡村振兴促进团负责承办的“茶谷寻韵·匠心传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拉开序幕。20名志愿者,带着实验记录本与创新方案,以“探索茶韵新境,传承制茶匠心”为主题,在这片遍布清香的茶园里,开启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茶韵之旅。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茶谷工作人员带领下,深入了解茶谷发展历史,亲历茶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传统制茶工序。“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人许师傅正手把手教学生们揉捻茶叶。“揉捻要掌握好力度,既要让茶叶细胞壁破裂,释放香气物质,又不能把茶叶揉碎。”许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门手艺讲究‘看茶做茶’,根据茶叶的状态随时调整手法,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可练不成。”学生们围在竹匾旁,隔空模仿着许师傅的动作。“要像揉面团一样,顺时针用力揉,让茶叶细胞壁破裂,释放出茶汁。”

      许师傅示范后,同学们轮流上手体验。起初,要么用力过猛把茶叶揉碎,要么力道不足达不到效果,在茶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渐渐掌握了诀窍,看着茶叶在手中慢慢卷成条索状,脸上露出了成就感。“原来平时喝的茶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藏着学问。”张同学感慨道。经过许师傅的制茶演示同学们初步体验了制茶的过程,重起炉灶,同学们开始独立体验制茶工艺。当自己亲手制作的茶叶冲泡出清亮茶汤,大家品尝着与上次截然不同的甘醇滋味,终于明白:那些记在笔记本上的知识点,只有经过指尖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沉淀为懂茶的底气。

        品茗过后,同学们在茶农李师傅的带领下走进茶园深处。“大家看,这是‘一芽一叶’,是制作特级绿茶的上好原料;旁边这片叶片稍大的,适合做乌龙茶。”李师傅手持鲜叶,耐心讲解茶树品种与采摘标准,“采茶要‘提采’,不能掐,不然会损伤芽叶,影响茶叶品质。”一个小时的采茶体验,同学们的额头渗出细汗,竹篓的重量也渐渐增加。当大家把鲜叶集中到茶农的竹筐里时,看着堆成小山的嫩芽,不少同学感慨:“平时喝一杯茶只要几分钟,今天才知道,这一杯里藏着多少弯腰采摘的辛苦。”

        带队李宁老师表示,此次茶园研学活动是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的重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教室,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之美,培养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

       这场从采摘到干燥的全流程体验,让城市学子们在指尖的触感与鼻尖的茶香中,读懂了制茶人“一叶一心”的坚守。这场沉浸式体验让大学生们直观感受制茶匠人的匠心精神,也让“和、静、怡、真”的茶文化内核在实践中得以传承。这场以茶为媒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茶香中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也为茶韵文化传播注入了青春动能。正如王师傅在活动结束时所说:“这些娃娃带来的不只是新点子,更让我们看到了老手艺焕发生机的可能。”当青春活力与传统匠心相遇,让传统技艺在年轻掌心绽放时代新辉。(撰稿:杨名雅 刘锦华 图片:钟密月)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