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筑牢应急救灾物资前置防线

2025-07-21 10:34:0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今年入汛以来,为有效提高宜宾市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处置能力,宜宾市科学谋划,紧扣防汛救灾关键环节,通过优化储备结构、强化管理维保、建强保障队伍、完善前置机制等举措,针对地震重点区域、偏远地区及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镇,合理布置应急救灾物资前置点,全力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前置工作,为基层应急保障能力筑牢坚实防线。
       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夯实保障基础
 
       聚焦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涝、地质灾害及地震等复合型灾害,宜宾市精准研判需求,落实差异化储备策略。市级层面统筹预算资金,计划补充采购帐篷、折叠床、照明设备等关键品类物资,充实各级储备库(点);同时指导县(区)结合地域灾害特点,针对性增储雨衣、雨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形成“市级保统筹、县级保补充、乡镇保急需”的储备格局,确保物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救灾需求。
       强化队伍协同能力,提升响应效率

       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宜宾市建立应急物资保障队伍与抢险救援队伍的联训演练机制,定期组织跨部门、跨区域的物资调运、分发及应急处置演练,提升队伍在“三断”(断水、断电、断路)等极端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模拟灾害场景,检验物资前置点的快速响应、就近调配效能,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完成物资出库、运输及分发全流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
       细化管理维保机制,确保物资效能
 
       全市各级部门对救灾物资的接收、储备、管理落实专库专人,做到分门别类、整齐有序摆放。市应急管理局建立工作小组,不定期对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的防潮、防火、防霉、防盗等储备管理工作开展督导检查;严格要求对发电机、抽水泵、应急通信设备等抢险装备进行定期“体检”,通过日常运行测试、部件保养等细节工作,确保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同时,指导各级完善《救灾物资出入库登记表》《救灾物资日常维护记录表》等工作台账,切实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确保救灾工作需要时能“拿得出、运得到、用得上”。
       完善三级前置网络,筑牢一线防线
 
       在近年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中,宜宾已构建起“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前置常态机制:市级储备库向重点县(区)前置关键物资,县级储备点向偏远乡镇及灾害易发区前置应急物资,乡镇储备点向村(社区)一线延伸,形成“层层递进、就近保障”的布局。截至目前,全市向地震重点区域、偏远地区及中心乡镇前置市县两级应急救灾物资共3.3万余件,其中市级1.9万余件,县级1.4万余件,实现应急救灾物资“靠前部署、就近保障”,有效缩短了物资调配时间,提高了基层应急救灾反应速度和应急救助能力。(黄瑞 彭艳)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