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争分夺秒——宜宾应急在行动
灾情突发:迅速响应,全面部署
此次强降雨来势汹汹,7月8日至9日7时40分,全县普降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其中古宋镇人民村降水量达190.1毫米,古宋河、玉秀河、建设河均出现明显涨水。
“雨下得太急了,凌晨时村里的路就积了水,我们看着河水一点点涨起来,心里都揪着。”古宋镇人民村村民王大爷站在临时安置点,望着窗外的雨幕感慨道,“当时就听见村广播在喊‘快转移!快转移!’,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喊我们往高处走。”
7月9日7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雨情水情,立即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统筹调度各方力量开展救援。“启动响应的那一刻,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第一时间调度物资,将帐篷、棉被、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在最短时间内送到群众手里。”
随后,兴文县应急管理局带领县综合应急救援队5辆车30名队员,携带无人机、救生衣、多功能工具钳等救援装备,同步推进城区排涝工作。
紧急救援:党群同心,高效联动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7月9日,在获悉兴文县古宋镇人民村六组发生山体滑坡并有1人失联的紧急情况后,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党员先锋队主动请战,火速赶赴滑坡现场。
到达现场后,在市应急管理局前方工作组现场指挥下,兴文县综合应急救援队立即与事发地村组干部、党员及当地群众协作,迅速形成高效联动机制。一方面,事发地村组干部和党员们积极响应,立即组织青壮年村民配合救援队转移受困群众、搬运救灾物资。熟悉地形的村民争当向导为救援队引路,救援队利用无人机对滑坡区域进行全方位侦察,探寻失联人员;另一方面,组织人员使用破拆工具清理滑坡体表层障碍物,同时安排熟悉地形的村组干部和群众在周边引导,避免盲目作业。在多方力量的紧密协作下,救援工作高效推进,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攻坚克难:科学应对,化解险情
“此次救援主要面临两大难题。”参与救援人员坦言,一是山体滑坡后,现场地形复杂,滑坡体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二次滑坡,给救援人员安全带来威胁;二是失联人员被埋位置不明确,且降雨持续,增加了搜救难度。
为克服困难、确保救援安全高效,现场指挥部科学决策,采取三项关键措施:一是划定警戒区域,安排专人监测滑坡体动态,确保救援人员安全;二是结合村组干部和群众提供的关于失联人员活动轨迹的信息,缩小搜救范围;三是采用“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先使用小型机械清理表层松散土石,再由救援人员徒手挖掘,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对失联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成功救援:合力攻坚,生命获救
据悉,在全体救援人员的奋力拼搏以及事发地村组干部、党员、群众的鼎力支持下,救援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7月9日14时45分,失联人员被成功救出。经现场初步检查,其生命体征平稳,随即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救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应急响应及时,救援力量快速集结,为搜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动村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专业救援+群众自救互救”的强大合力;科学施救,结合技术装备和地形信息精准定位,避免了无效作业。”
此次兴文县的救援行动,只是全市应急救援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10日8时,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派出40余支救援队伍625人开展应急救援,投入专业装备51台(套),累计转移2977户11808人,紧急转移安置3815人,解救被困群众552人。
下一步,宜宾市将持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灾情变化,扎实做好后续排险除患和受灾群众安置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瑞 王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