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华阳酿酒白酒大师李彦:匠心酿品质,传承铸传奇

2025-10-24 14:45:2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泸州,这座被千年酒香浸润的酒城,向来是酿酒传奇的摇篮。近日,笔者走进泸州华阳酿酒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负责人兼白酒技术大师李彦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探寻他在白酒领域的传奇故事。
 

       初心如磐:从酿酒工到技术领航者

       1985年,李彦考入泸州市江阳职业高中酿酒专业,系统学习白酒酿造与品尝技艺。1987年毕业后,他进入泸州市王咀曲酒厂,师从陈继才先生学习传统技艺。“夏天窖池温度高达40℃,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但看到自己参与酿出的第一坛酒获评优质,那种成就感让我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从基层酿酒工起步,李彦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再到酒厂掌舵人。他总结出“能吃苦、爱钻研、重传帮带”三大品质。1998年,他主导改良制曲工艺,使大曲糖化力提升15%;始终坚持“手工班”生产,亲自把控关键环节,确保传统工艺精髓得以传承。

       匠心传承:守护传统,创新不止

       李彦认为,泸州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天时地利”“千年技艺”与“匠人精神”。北纬28°的黄金酿酒带赋予这里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明代传承的“泥窖固态发酵”“回马上甑”工艺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他常常凌晨四点就下窖检查,凭借闻气味、摸窖泥来判断微生物的活跃度,这种执着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在平衡传统与创新方面,他引入智能控温系统,将窖池温度波动控制在±0.5℃以内,同时保留“四高两长”工艺密码。通过63℃±1℃曲药发酵激发微生物活性,结合“窖池微生物群落动态调控”技术,使优质酒率从12%提升至18%,该项目还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攻坚:破解行业难题

       面对低度酱香酒研发的挑战,李彦带领技术团队历时两年优化“四高两长”工艺,成功突破降度后酒液浑浊、味淡的难题。其研发的39度酱香酒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年销量突破5000吨。在品质控制上,他建立并健全了“五个一”标准与“三级品控体系”:与农户签订有机高粱种植协议,在每口窖池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成品酒需通过128项理化检测和30人盲品小组评分,主调酒师实行永久追责制,每瓶酒还附有唯一溯源码。2024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客户投诉率同比下降42%。

       行业坚守与未来展望:以匠心应对市场挑战

       面对市场萎缩的困境,李彦带领酒厂采取“降本不降质”的策略。通过优化制曲工艺实现半机械化踩曲,劳动强度降低60%的同时,大曲质量显著提升。选派20名技术骨干赴清华大学、江南大学进修,为酒厂注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开发“轻香型”白酒,2010年上市后年销量突破5000吨,成功打开年轻消费市场。他始终强调“竞争越激烈,越要坚守本质”,坚持基酒至少贮存三年,确保酒体醇厚。同时,探索年轻化市场推出果味白酒,2024年线上销售额同比激增200%。对于未来,李彦有着清晰的规划:建设酒文化博物馆传承酿酒故事,投入3000万元升级智能生产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全程可追溯,并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让泸州酒香飘向世界。这种在行业低谷中坚守品质、创新突破的智慧,正是李彦作为技术大师与酒厂掌舵人的匠心体现。

       传承与保护:白酒酿造技艺传承谱和实践保护

       泸州李氏白酒酿造技艺传承谱系脉络清晰,自第一代起历经五代传承。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彦。自1984年起,该技艺持续生产使用至今,保护状态良好。企业每年自筹经费修缮窖池本体、车间建筑及窖池环境,实现了物理空间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保护。通过挖掘酿造技艺的历史、营养价值、地域风情及民间性内涵,提炼形成独特品牌标识,推动传统技艺创新性发展。企业还参加泸县政府组织的全国糖酒会、地方性展会,在办公区设置历史展区,结合李彦自1987年从业以来通过实践总结技艺、培养新生代酿酒师的努力,实现了技艺的代际传承与活力延续。
       采访结束时,李彦带领笔者走进窖池区。幽深的窖池中,酒醅静静发酵,空气中弥漫着岁月沉淀的芬芳。这位酿酒人用半生时光诠释了何为“匠心”——是凌晨四点的窖池检查,是反复试验的执着,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正如他所说:“酒是有生命的,你对待它越真诚,它回馈你的就越醇厚。”在泸州这片酒香氤氲的土地上,像李彦师傅这样的匠人,正用一瓶瓶佳酿,书写着中国白酒的永恒传奇。
       据悉,李彦作为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国家一级品酒师、酿酒师,已在白酒行业深耕38年。他主导研发了多款核心产品,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明专利12项,还培养了超200名品酒师和酿酒师,业务覆盖泸州80%的规模以上酒企。(陈其玉)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