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法护航成长 法治浸润校园——宜宾三江新区罗龙中学开展“两法进校园”主题活动
2025-11-28 13:16:5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为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1月26日,宜宾三江新区罗龙初级中学开展“两法进校园”主题讲座活动。本次活动由校长刘霞和法治副校长王警官担任主讲,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法治盛宴。

法治副校长开讲:教你远离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不仅伤害身心健康,更触犯法律底线,每个同学都要守住‘三不’原则!”讲座现场,王警官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校园欺凌的危害与法律后果。他着重强调,青少年要坚决做到“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欺凌行为。
针对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王警官给出具体指引:遭遇欺凌时要机智选择应对方式,避免正面冲突;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求助,切勿独自承受;更要学会自我接纳,不要因他人过错责备自己。保持镇定是前提,主动避险是关键,保证人身安全是底线,及时报告、寻求法律途径帮助是保障!“王警官的叮嘱让同学们牢记于心,为大家筑起一道防欺凌“安全防线”。
校长寄语:争做“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好少年
刘霞校长围绕“两法”核心内容,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与校园生活实际,向同学们系统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她动情地说:“同学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法律就像人生路上的灯塔,既能照亮前行的方向,也能为你们抵御风雨、守护平安。学好‘两法’,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她希望同学们努力成为“四型”青少年:
做“知法的明白人”:主动利用课堂、法治读物、线上普法平台等渠道学习“两法”及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明确行为边界,知晓什么可做、什么必做、什么坚决禁止,让法律知识成为日常行为的“指南针”;
做“守法的示范者”:深刻理解“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敬畏法律不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中。从遵守校规校纪、课堂纪律、公共秩序等点滴小事做起,不追逐打闹、不欺凌同学、不沉迷网络、不传播不良信息,让守法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内在自觉;
做“用法的实践者”:既要严于律己,不做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侵权者,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遭遇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伤害等侵权行为时,不慌张、不沉默、不报复,学会通过协商沟通、向老师家长求助、向相关部门投诉、寻求法律途径等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让法律成为坚实的“护身符”;
做“护法的智慧家”:法治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守护,面对校园里、社会上的不义之事,既不能视而不见、冷漠旁观,也不能盲目冲动、逞匹夫之勇。要坚持见义善为、见义智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及时报告、巧妙提醒、寻求他人帮助等机智合理的方式传递正义力量,共同营造崇法向善、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刘校长还强调:“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法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在法律的护航下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
法治同行:让法律素养成为成长“必修课”
“现代社会,法盲寸步难行,守法走遍天下。”讲座尾声,刘校长总结道,主题讲座是法治教育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次活动通过警校联动的方式,让“两法”知识走进校园、走进心灵,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实用、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更明白了法律既是“护身符”也是“行为尺”。未来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用法治力量护航人生成长之路。(杨霞)

法治副校长开讲:教你远离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不仅伤害身心健康,更触犯法律底线,每个同学都要守住‘三不’原则!”讲座现场,王警官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校园欺凌的危害与法律后果。他着重强调,青少年要坚决做到“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欺凌行为。
针对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王警官给出具体指引:遭遇欺凌时要机智选择应对方式,避免正面冲突;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求助,切勿独自承受;更要学会自我接纳,不要因他人过错责备自己。保持镇定是前提,主动避险是关键,保证人身安全是底线,及时报告、寻求法律途径帮助是保障!“王警官的叮嘱让同学们牢记于心,为大家筑起一道防欺凌“安全防线”。
校长寄语:争做“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好少年
刘霞校长围绕“两法”核心内容,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与校园生活实际,向同学们系统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她动情地说:“同学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法律就像人生路上的灯塔,既能照亮前行的方向,也能为你们抵御风雨、守护平安。学好‘两法’,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她希望同学们努力成为“四型”青少年:
做“知法的明白人”:主动利用课堂、法治读物、线上普法平台等渠道学习“两法”及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明确行为边界,知晓什么可做、什么必做、什么坚决禁止,让法律知识成为日常行为的“指南针”;
做“守法的示范者”:深刻理解“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敬畏法律不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中。从遵守校规校纪、课堂纪律、公共秩序等点滴小事做起,不追逐打闹、不欺凌同学、不沉迷网络、不传播不良信息,让守法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内在自觉;
做“用法的实践者”:既要严于律己,不做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侵权者,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遭遇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伤害等侵权行为时,不慌张、不沉默、不报复,学会通过协商沟通、向老师家长求助、向相关部门投诉、寻求法律途径等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让法律成为坚实的“护身符”;
做“护法的智慧家”:法治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守护,面对校园里、社会上的不义之事,既不能视而不见、冷漠旁观,也不能盲目冲动、逞匹夫之勇。要坚持见义善为、见义智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及时报告、巧妙提醒、寻求他人帮助等机智合理的方式传递正义力量,共同营造崇法向善、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刘校长还强调:“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法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在法律的护航下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
法治同行:让法律素养成为成长“必修课”
“现代社会,法盲寸步难行,守法走遍天下。”讲座尾声,刘校长总结道,主题讲座是法治教育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次活动通过警校联动的方式,让“两法”知识走进校园、走进心灵,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实用、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更明白了法律既是“护身符”也是“行为尺”。未来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用法治力量护航人生成长之路。(杨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