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开学第一课,安全“伴成长”
2025-09-02 11:48:50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新学期伊始,安全警钟先鸣。随着清脆的开学铃声在宜宾各地校园陆续响起,一场场以“安全”为核心的“开学第一课”同步拉开帷幕——通过PPT拆解、视频教学、现场互动、趣味讲解等多元形式,将防溺水、森林防火、应急避险等知识融入课堂,让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清单式”教学,让安全知识看得见

“同学们,大家先看看PPT上的这张图,图里的同学在河边追逐打闹,这种行为藏着哪些危险呀?”9月1日,高县沙河实验小学校的教室里,各班“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陆续开讲。
为了让安全知识更易理解,老师们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安全教育课件,将森林防火、防溺水、校园安全等多领域的复杂内容,拆解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点清单”,再通过“安全标识识别”“风险场景图示”“正确做法演示”等模块,将抽象的安全准则转化为可视、可学的具体内容。
光有直观的课件还不够,真实案例更能敲响安全警钟。各班还精选《中小学安全警示教育片》《防溺水安全公益广告》《校园应急逃生指南》等视频,通过“案例重现+专家解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全风险。视频结束后,班主任趁热打铁提问:“视频里的同学在河边追逐打闹,有什么隐患?”“发现同伴落水该怎么做?”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在互动中把“被动听知识”变成“主动想办法”,让安全要点真正入脑入心。
多部门联动,讲好“实用安全课”

同日,兴文县新坝学校启动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麒麟苗族乡应急服务中心联合派出所走进校园,为学生送上“安全大课堂”。
“大家放学路上要注意安全,比如陌生人给的零食不能要,不能独自去水边玩耍!” 宣讲人员从生活场景出发,用通俗的语言重点讲解防溺水、森林防火等实用知识和防范技能。结合真实案例和常见误区,宣讲人员将安全常识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实在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很多危险都是因为‘觉得没事’才发生的,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真正远离危险。”朴实的话语传递出深刻的道理,让学生们明白“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日常要遵守的习惯。
“宣传点+答疑”,安全知识“触手可及”

“同学们,下课啦!大家可以来这边看看,环保袋和宣传手册上都有安全小知识,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们!”9月1日,筠连中学的操场边,筠连县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设立了宣传点,宣传桌上整齐放着印满应急知识的环保袋、宣传手册。
学生们纷纷前来,有序领取资料。有的同学拿到环保袋后,当场展开查看标语;有的同学捧着手册坐在台阶上认真阅读,遇到“地震时如何选择避险位置”“火灾逃生要不要捂口鼻”等疑问,主动向工作人员提问。
“地震时躲在课桌下,要双手抱头,远离窗户和吊灯。”“火灾逃生要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快速跑。”工作人员把专业知识变成“大白话”,耐心解答每个问题。“这些知识很实用,我要把手册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一位同学边翻看手册边说。在热烈又轻松的氛围里,安全知识真正实现了“随手拿、随时学”。
童心启蒙,安全意识从小培养

“叔叔,这些灭火工具都怎么用呀?”在翠屏区象鼻街道中心幼儿园,消防救援站工作人员带着安全知识走进教室,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开启对话,迅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工作人员以“教学场所消防安全”为重点,一边展示灭火器、讲解其用途,一边用“模拟逃生”的方式教技能:“小朋友们,大家跟着老师学,弯腰、用小手捂住鼻子,沿着墙根慢慢走,就能安全离开啦!”
随后,在教室的讲解环节,工作人员还通过安全手册、趣味问答,教孩子们识别“禁止玩火”标识、牢记“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从工具认知到逃生演练,再到日常习惯引导,安全知识一点点渗透进孩子心里,不仅让他们知道“什么不能做”,更明白“遇到危险该怎么做”,为成长筑牢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从课堂到操场,从学理到实践,这些全面覆盖防溺水、森林防火、应急避险等多类内容的安全课,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实用技能,更让安全理念深植于心,有效地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王昕瑞)
“清单式”教学,让安全知识看得见

“同学们,大家先看看PPT上的这张图,图里的同学在河边追逐打闹,这种行为藏着哪些危险呀?”9月1日,高县沙河实验小学校的教室里,各班“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陆续开讲。
为了让安全知识更易理解,老师们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安全教育课件,将森林防火、防溺水、校园安全等多领域的复杂内容,拆解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点清单”,再通过“安全标识识别”“风险场景图示”“正确做法演示”等模块,将抽象的安全准则转化为可视、可学的具体内容。
光有直观的课件还不够,真实案例更能敲响安全警钟。各班还精选《中小学安全警示教育片》《防溺水安全公益广告》《校园应急逃生指南》等视频,通过“案例重现+专家解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全风险。视频结束后,班主任趁热打铁提问:“视频里的同学在河边追逐打闹,有什么隐患?”“发现同伴落水该怎么做?”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在互动中把“被动听知识”变成“主动想办法”,让安全要点真正入脑入心。
多部门联动,讲好“实用安全课”

同日,兴文县新坝学校启动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麒麟苗族乡应急服务中心联合派出所走进校园,为学生送上“安全大课堂”。
“大家放学路上要注意安全,比如陌生人给的零食不能要,不能独自去水边玩耍!” 宣讲人员从生活场景出发,用通俗的语言重点讲解防溺水、森林防火等实用知识和防范技能。结合真实案例和常见误区,宣讲人员将安全常识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实在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很多危险都是因为‘觉得没事’才发生的,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真正远离危险。”朴实的话语传递出深刻的道理,让学生们明白“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日常要遵守的习惯。
“宣传点+答疑”,安全知识“触手可及”

“同学们,下课啦!大家可以来这边看看,环保袋和宣传手册上都有安全小知识,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们!”9月1日,筠连中学的操场边,筠连县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设立了宣传点,宣传桌上整齐放着印满应急知识的环保袋、宣传手册。
学生们纷纷前来,有序领取资料。有的同学拿到环保袋后,当场展开查看标语;有的同学捧着手册坐在台阶上认真阅读,遇到“地震时如何选择避险位置”“火灾逃生要不要捂口鼻”等疑问,主动向工作人员提问。
“地震时躲在课桌下,要双手抱头,远离窗户和吊灯。”“火灾逃生要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快速跑。”工作人员把专业知识变成“大白话”,耐心解答每个问题。“这些知识很实用,我要把手册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一位同学边翻看手册边说。在热烈又轻松的氛围里,安全知识真正实现了“随手拿、随时学”。
童心启蒙,安全意识从小培养

“叔叔,这些灭火工具都怎么用呀?”在翠屏区象鼻街道中心幼儿园,消防救援站工作人员带着安全知识走进教室,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开启对话,迅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工作人员以“教学场所消防安全”为重点,一边展示灭火器、讲解其用途,一边用“模拟逃生”的方式教技能:“小朋友们,大家跟着老师学,弯腰、用小手捂住鼻子,沿着墙根慢慢走,就能安全离开啦!”
随后,在教室的讲解环节,工作人员还通过安全手册、趣味问答,教孩子们识别“禁止玩火”标识、牢记“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从工具认知到逃生演练,再到日常习惯引导,安全知识一点点渗透进孩子心里,不仅让他们知道“什么不能做”,更明白“遇到危险该怎么做”,为成长筑牢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从课堂到操场,从学理到实践,这些全面覆盖防溺水、森林防火、应急避险等多类内容的安全课,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实用技能,更让安全理念深植于心,有效地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王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