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聚”之策,奏响乡村振兴人才“归巢曲”

2025-11-18 11:34:17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人才宛如熠熠星辰,是照亮乡村发展道路的关键力量。“引凤回巢”,让外出人才重归乡村,为乡村建设注入鲜活血液,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引凤回巢”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政府、社会与乡村各方携手共进、久久为功。通过聚焦“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筑政策之巢、铺产业之路、建保障之基,吸引更多人才回归乡村,让他们在乡村的广袤天地中大展拳脚、铸就辉煌,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共同绘就乡村繁荣昌盛的壮丽画卷。
       聚焦“招得来”,筑政策之巢引凤栖,开启人才“踊跃式回归”之门。政策是吸引人才回归乡村的强大磁石。要让人才坚定踏上归乡征程,构建一套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在创业扶持政策上,政府应设立乡村创业专项基金,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化解他们创业初期资金匮乏的燃眉之急。同时,给予创业项目税收减免优惠,减轻创业者的经济重担,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放手拼搏。例如,对于投身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与乡村产业紧密相连的创业项目,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所得税,以此激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浪潮。在人才落户政策方面,要简化落户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为返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建设人才公寓,以低廉租金出租给他们,让他们在乡村拥有稳定的居住之所。还可制定人才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对于有就业需求的人才家属,积极协调当地企业或事业单位,提供适配的就业岗位;在子女入学上,确保他们能够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回归乡村,全身心投入乡村建设。
       聚焦“留得住”,铺产业之路留凤居,搭建人才“全方位服务”之台。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就业创业机会,是留住人才的核心要素。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许多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应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比如,将乡村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巧妙融合,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借助电商平台等渠道推向市场,既能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又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电商、乡村物流、农业观光体验等产业。以农产品电商为例,通过建立电商服务站,培养专业的电商人才,将乡村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同时,发展农业观光体验产业,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的农耕文化、采摘乐趣等,带动乡村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和留住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让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聚焦“干得好”,建保障之基助凤翔,铺就人才“多维度发展”之路。完善的保障体系是人才在乡村干出一番事业的重要支撑。在薪资待遇保障上,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才的贡献,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对于在乡村从事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人才,给予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确保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同时,建立薪资增长机制,随着企业效益的提升和个人业绩的增长,适时提高薪资待遇,激励人才不断奋进。在职业发展保障方面,为人才搭建晋升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乡村公共服务领域,都要让人看到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定期组织人才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到乡村开展培训讲座,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人才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技能竞赛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这些举措,让人才在乡村不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保障,更能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助力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创造辉煌业绩。
       乡村振兴,人才为基。“引凤回巢”是一场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征程。让我们以“三聚”之策为笔,以乡村为纸,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乡村成为人才向往的乐土,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江安县仁和镇人民政府 吴虹瑶)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