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 广安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

2025-07-24 10:10:3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7月23日,中共广安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7月22日召开的广安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有关情况、解读主要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全会提出广安将坚定走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
       “小平故里·安逸广安”作为广安文旅全新品牌正式亮相。这一品牌高度凝练了广安的核心城市标识与精神特质,既与省委提出的“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一脉相承,又彰显了广安独特的发展优势。广安因世纪伟人邓小平深受世人瞩目,“小平故里”是广安最具辨识度的名片,赓续红色血脉,诠释了广安的发展初心;“安逸广安”既有展示“广土安辑·思源奋进”城市精神的考量,也精彩呈现了“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张名片红色养心、绿色养身、特色养眼的文旅体验。
       打造“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是广安走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的战略谋划。广安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董明刚介绍,广安是四川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地级市,已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赋予广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定位,强调要加强川渝文旅协同,努力走在全国跨省域文旅协同发展前列。因此,广安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发挥依托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努力在跨省域文旅协同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推动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造“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有巨大的客流量作保障。据统计测算,2024年重庆赴广旅游人数突破900万人次、占省外赴广游客比重达60%,是广安最大的游客来源地。因此,广安将针对重庆游客短途出游需求,丰富业态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将“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同时,还要向重庆借势借力,积极承接全国赴渝游客“流量”,依托重庆入境游客规模优势吸引更多境外游客赴广旅行,让更多游客“循着重庆游广安”。
       打造“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广安用什么引客、留客、宠客?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易海燕表示,将通过做足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文章”,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加快打造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让“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张名片更闪亮、内涵更丰富。具体来讲,便是立足“三张名片”打造“三心之旅”。建设“小平故里行”红色文旅地标,保护传承红色资源,加快景城联动发展,推动环主城区融合发展,打造“小平故里行”初心之旅。建设“华蓥山上居”森林康养胜地,发展康养旅居,拓展户外运动,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华蓥山上居”归心之旅。建设“嘉陵江畔游”人文风景廊道,培塑沿口古镇核心IP,打造嘉陵江百里画廊,联动开发精品线路,打造“嘉陵江畔游”赏心之旅。同时,坚持生态、文态、形态、业态“四态”融合,让底色更绿、文脉更活、颜值更高、玩法更新,解锁“文旅爆款密码”,着力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文旅精品。
       一切围绕游客转,来者都有好体验。在要素配套方面,广安将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通过做大做强文旅消费,有效撬动和提振消费活力。广安市商务局局长陶开琴介绍,将紧扣“乐意消费、便捷消费、满意消费”核心目标,把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在重点景区打造沉浸式、互动性消费空间,在历史街巷、特色村落深度嵌入高品质文创、特色美食、精品民宿等业态。围绕“四季七节”策划“广购好物”活动,以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广安马拉松赛等品牌节会赛事为牵引,激活“票根经济”,探索“广安游手账本”“一个手环畅享折扣”等模式,将分散“流量点”高效串联成“价值链”,实现从“网红打卡”到“消费刷卡”的跃升,做到“一节带百业、一赛兴一城”。
       打造“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裕表示,将聚焦精准传播,统筹用好各类资源平台,强化渝广联动,让品牌形象“立”起来、“响”起来、“靓”起来。把新媒体作为品牌传播的主阵地,灵活运用年轻态、网络化、沉浸式的表达方式,讲好广安文旅场景焕新、产业上新、市场更新的生动故事。精心策划网络传播热点,重点推出一批“看了就想来、来了还想来”的网红打卡地。围绕品牌培育、宣传推广、消费促进、文创开发、文旅人才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培养管理,打造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王林)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