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文风推进好作风

2025-11-10 15:48:4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文风看似是文字表达的细节问题,实则是作风的外在投射,从文件起草的逻辑到语言表述的风格,从政策解读的深度到信息传递的效率,无不折射出对待工作的态度、服务群众的初心与履职尽责的能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以好文风为重要抓手,让务实、简洁、鲜活的文风成为作风转变的“引路标”。  
       好文风是求真务实作风的直观投射文风的内核是思想与态度,空洞的文风背后往往是形式主义的作风,务实的文风则必然依托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有的文件习惯“穿靴戴帽”,开篇堆砌抽象表述,结尾罗列空泛要求,核心举措模糊不清;有的报告热衷于“数据包装”,回避问题短板,只谈成绩亮点,看似内容饱满实则脱离实际。这类文风本质上是对工作不负责、对群众不真诚的表现,反映出“重表面轻实效”的作风偏差。好文风则讲究立足实际、直击本质:起草政策文件时,会深入调研基层需求,让条款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契合地方实际;撰写工作汇报时,会客观呈现进展与问题,既不夸大成绩也不回避矛盾。这种“不务虚、只务实”的文风,正是求真务实作风的直接体现,能让政策更接地气、工作更有方向。
       好文风是提升履职效能的内在支撑文风影响工作效率,更关联政策落地效果。冗长冗余的文风会形成“信息梗阻”,一份动辄数十页的文件,基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关键信息,甚至因解读偏差导致执行走样;一段晦涩难懂的表述,可能让群众对政策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政策的接受度与配合度。这背后暴露的,是“重流程轻效率”的官僚主义作风,忽视信息传递的精准性,漠视基层与群众的理解成本。好文风则追求简洁明了、精准高效,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用精炼文字部署工作,让基层“抓得住、落得实”。这种文风能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损耗,降低政策执行的沟通成本,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投入实际工作而非文字应付,从根本上提升履职效能,推动作风向高效务实转变。
       好文风是筑牢作风建设长效化的制度基石作风建设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需以制度化的文风建设为保障。文风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若仅靠临时整改、个案纠偏,难以避免“一阵风”现象;只有将好文风的要求融入制度设计,才能让务实表达成为习惯,进而固化为稳定的作风。一方面,需完善文件起草与审核机制,明确“短、实、新”的文风标准,杜绝“可写可不写”的文件、“可说可不说”的表述,从源头把控文风质量;另一方面,需建立文风评价与监督机制,将文风优劣与工作考核挂钩,对长期存在空洞文风、导致工作失误的行为及时提醒纠正。通过制度约束让好文风成为“硬要求”,而非“软倡导”,能引导干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动笔先谋实、行文必务实”的思维习惯,让文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作风建设的长效成果,为作风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坚实支撑。(中共高县县委组织部 王秋宇)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