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六旬老人“搭桥”重生之路

2025-11-07 14:26:41来源: 浏览量:
       “现在终于能放心了,心脏再也不痛了,再也不担心有生命危险了!”10月20日,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63岁的范阿姨握着主治医师彭泰峦的手感慨道。
       范阿姨是一位有17年慢性肾衰(俗称“尿毒症”)的老病号,一年多前突感心脏剧烈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先后进行两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但每次术后两三个月,仍会反复复发心绞痛。
       今年7月,范阿姨病情急转直下,心绞痛发作频繁,随即转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为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入院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右冠中段及中远段两处支架内再狭窄,程度达95%,前降支近端狭窄程度达95%,回旋支近中段狭窄程度达85%。心脏超声显示,其心脏泵血能力降低,射血分数仅为50%(正常人55%以上),如同长期缺油的“老旧发动机”,随时可能熄火,情况非常危险。住院期间,在完善术前准备的过程中,范阿姨再次出现严重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法缓解,遂急诊行支架内药物球囊扩张,术后症状缓解,回到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短暂的恢复,范阿姨再次返院,正式踏上了“搭桥”重生之路。在详细了解病情后,面对这颗“濒临停转”的心脏,赖应龙主任组织多学科团队经过充分讨论,为患者量身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决定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三级专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赖应龙)
 
       经过积极的准备,手术于2025年7月23日正式实施,由赖应龙主任亲自主刀,主治医生王亮、彭泰峦担任助手。术中发现:患者冠状动脉因尿毒症长期透析出现严重钙化,如同老化水管内壁结满坚硬水垢,吻合难度堪比“在玻璃丝上绣花”。经过心血管麻醉、手术中心、体外循环、术中超声、心外ICU监护团队等多部门协作,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搭桥2根血管: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升主动脉-大隐静脉-钝缘支,将原本狭窄的血管和健康血管连接,恢复了前降支、钝缘支的血液供给,术中彩超提示心脏各室壁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彭泰峦)
 
       术后住院期间,赖应龙主任和彭泰峦医生每天多次查房,俯身查看范阿姨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细致询问她是否仍有胸闷、乏力等不适,根据恢复进度调整用药种类及剂量。护士们定时为范阿姨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教她做深呼吸训练以预防肺部感染,在她因术后卧床不便时,主动帮她翻身、整理被褥,耐心讲解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缓解她的术后焦虑。经过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范阿姨顺利康复离院。
       在这场与死神竞速的生命保卫战里,范阿姨能挣脱病痛桎梏、重拾生命活力,离不开赖应龙主任团队以精湛医术为刃、以责任担当为盾的全力以赴。

 

        这是一场医患之间“把后背交给彼此”的双向奔赴,医者仁心与患者信任交融。此例高难度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啃硬骨、攻难关”技术实力的生动注脚,更映照着当代医护团队在复杂病症面前的专业底气与人文温度。往后岁月里,每一次手术刀起落,都将为濒危的生命续航,每一份医患相托,都将持续书写“生死相济”的温暖篇章。更多像范阿姨这样被病痛缠绕的患者,将在这里卸下生命的重负,重归烟火日常,走向满是希望的崭新人生。(撰稿:张露)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