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守正固本,做文明根脉的坚定守护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脉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其生命力就在于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与悉心守护。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到遍布神州的文化遗产,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典章到匠心独运的非遗技艺,无一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民族记忆的载体。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要严格落实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筑牢文物安全防线。要支持并参与系统性、抢救性保护工作,无论是重大文化工程还是濒危非遗项目,都要倾注心力,确保文明薪火代代相传。要带头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杜绝破坏性“建设”和盲目开发,让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完好无损地传下去,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创新转化,做时代价值的智慧激活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守护绝非故步自封,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员干部要具备“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智慧,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善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传播方式、表现形式,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动”起来,融入日常生活,走进群众心里。要鼓励和支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业结合,发展文旅融合、文创开发等新业态,使传统文化在服务当代、造福人民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谱写时代华章注入深厚底蕴和澎湃动能。
自信担当,做文化弘道的自觉践行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赓续文脉、谱写华章,最终要落脚于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的行动担当。党员干部既是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也应是文化弘道的先行者、实践者。要深刻理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带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在知行合一中彰显文化力量,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操守,内化为修养、外化为行动,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道德境界。要积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面对国内、国际社会,要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阐释中国特色,展现大国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身体力行中推动文化繁荣,在率先垂范中引领社会风尚。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以更加深沉的文化自觉、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将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长宁县委组织部 陈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