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当练好“三味”基本功
俯身接地气,淬炼“泥土味”,在走村入户中筑牢民心根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若脱离群众、疏离乡土,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真正的“泥土味”是褪去“机关气”、摘下“官帽子”,卷起裤腿走进田间地头,搬条板凳坐在农家院坝,在家长里短中听真话、察实情。要建立“常态化蹲点+网格化走访”机制,通过“民情日记”“问题清单”等载体摸清村情民意,在民生保障、产业规划、矛盾调解等具体事务中践行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把心贴在群众上”的实践哲学,这种“泥土味”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体现,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粘合剂”。要坚决防止“走马观花式”调研、“盆景式”考察,真正让脚底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实干洒热血,锤炼“汗水味”,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本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每一项工作都需付出艰辛努力。真正的“汗水味”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担当精神。它体现在项目建设工地挥汗如雨的身影里,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耐心细致的沟通中,在带领群众致富时探索创新的足迹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定下的事情一抓到底,对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建立“揭榜挂帅”“项目攻坚”等机制,让干部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服务用真情,涵养“人情味”,在排忧解难中践行宗旨意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基层工作本质是做人心的工作,离不开浓厚的人间真情。真正的“人情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秉持公心、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它要求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群众的身边“小事”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办。要畅通“民情直通车”“群众议事厅”等渠道,认真对待每一个诉求,妥善处理每一件纠纷,在政策框架内最大限度体现人文关怀。要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用真情服务消除他们的痛点难点,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这份源于初心、发自内心的“人情味”,是凝聚人心的“强磁场”,是深化为民服务的“价值锚”,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泥土味”让干部接地气、连民心,“汗水味”让干部有底气、能担当,“人情味”让干部聚人气、得民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层干部当以“三味”修炼自身,在躬身实践中读懂基层、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品格,以“无我”的赤诚书写新时代基层工作的优异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