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命而俯”看干部的为民之道

2025-09-18 16:48:0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正考父以谦恭之态深刻诠释了为官者的敬畏之心与责任意识。这份穿越两千余年的警训,至今仍振聋发聩地叩击着当代干部的心扉:职位愈高,责任愈重,敬畏愈深。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群众期盼愈发迫切,尤其需要广大干部传承这般“官高而愈恭”的精神品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的民生考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俯身”倾听,深扎基层察实情。社情民意往往隐藏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才能找到答案。正考父的“俯身”既是一种谦逊姿态,更是一种深入现实、联系群众的方法论。职务再高,都不能割断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反而更应主动沉到一线、倾听原声,保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本色。干部应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村庄、企业开展蹲点调研,既关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重大民生课题,也不忽略边缘群体、特殊困难的个性化诉求。只有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府的“任务清单”,才能制定出更有温度、更贴实际的政策措施,实现民生服务的精准投放和有效覆盖。
       “躬身”实干,靶向施策破难题。掌握实情只是起点,真正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来不得半点虚功,干部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问题彻底解决。要建立清晰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把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能破解的“硬骨头”纳入专项督办,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每项任务有部署、有跟踪、有结果。要善于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涉及多部门、多层级的复杂问题,更要加强统筹协调、联动攻坚,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工程。
       “仰首”望远,健全机制谋长效。民生改善非一日之功,不能仅靠一时一事,必须依靠制度力量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也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要及时将基层探索中被证明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模式,着力完善普惠公平、兜底保障、可持续的民生制度体系,推动从解决个案问题转向构建系统机制,从应急响应转向常态治理,通过强化法治保障和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每一项民生工作都能在制度轨道上行稳致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高县县委组织部 周旭)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