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编制须重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2025-08-27 11:50:07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人民在何处,民心便在何处。广大党员干部务必重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让“十五五”规划编制民意满满。 
       坚持问需于民,让“重民情”成为规划编制的行动指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民情发挥着决策“指南针”和实践“孵化器”的双重价值。通过扎根一线的实地调研,聚焦群众关切,将碎片化的民生诉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方案,既能精准捕捉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痛点,又能挖掘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这种群众智慧的结晶,既规避了规划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隐患,又增强了规划的社会共识与落地动能。党员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听民意,通过蹲点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要紧盯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痛点,系统梳理“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与不足,吸纳基层创新做法和群众建议,建立问题台账逐项破解,确保规划编制既贯彻中央精神又切合地方实际,形成科学民主、务实管用的高质量发展行动纲领。
       坚持问计于民,让“聚民智”成为规划编制的可靠保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制定“十五五”规划时,广开言路、真诚迎谏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多渠道平台,广泛吸纳专家、群众、企业等各界意见,既能精准把握民生需求与发展瓶颈,又能汇聚社会智慧、提升规划质量。这种倾听民意、回应关切的务实态度,既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有助于突破“闭门造车”的局限,使规划问策更贴近实际、更富实效性。党员干部要用好“线上”意见征集平台,通过政府官网、政务APP等数字化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建议,并进一步优化线上平台操作界面、简化提交流程,确保各年龄段群众都能便捷参与。要坚持“开门”做规划的工作方法,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题研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参与面,确保规划编制过程充分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坚持问政于民,让“解民忧”成为规划编制的有力抓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将合理的民意纳入“十五五”规划是党委政府“徙木立信”关键之举。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方式,既强化了规划透明度,又培育了公民责任感,既能确保“十五五”规划既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又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最终以问政于民的闭环举措,形成政府与民众共商共建的良性循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党员干部要推动建立“建议溯源-办理公示-效果评估”全流程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民意收集、分析、反馈的闭环管理。要全面推行“建议采纳公示制”,在政府网站和社区公告栏定期公布群众建议采纳情况,实施“办理进度二维码追溯”制度,让群众扫码即可查询建议办理进度和责任人。要编制《规划建议采纳名录》,详细记录每项建议的提出、办理、反馈过程,并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江安县红桥镇人民政府 白诗雪)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