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警务】送证436次、覆盖1.2万人次!乡城公安以“共富警务” 为纲,书写“乡式”共富答卷!
2025-08-26 16:26:0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当共同富裕的号角在香巴拉大地嘹亮吹响,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聚焦省州所需、县级所能、群众所盼、以昂扬姿态向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的目标阔步前行。在此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四川省乡城县公安局始终以守护一方平安、护航全域发展为己任,坚定锚定“公安护航发展、警务服务民生”的核心定位,以“共富警务”为统领全局的总牵引,将公安职能深度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战场、民生保障的第一线、治理现代化的各环节,用坚实的“平安底色”托举璀璨的“共富成色”,为广袤农村地区向着共同富裕加速迈进,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公安动力。

铸“共富警务”品牌 筑川滇毗邻平安屏障
年初以来,乡城县公安局全力推进“共富警务”特色品牌建设,其中“民族团结・川滇毗邻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示范先行区” 建设成果斐然。自警务工作创建以来,此项工作便被列为全局重中之重,提升至“一把手”工程高度。县局积极争取政府财政240余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升级洞松环川卡点,建设沙贡乡旅游平安驿站和热打交警执法服务站等基础设施,为融入川滇七省毗邻社会治安防控大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在拓展合作方面,乡城县公安局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带队奔赴周边多地公安局,就公安工作开展深入交流,签订“点对点”协议书,组织开展正式工作会议20余次,双方参会人员超150人次,深度探讨问题50余个,为构建“大片区”警务共治格局凝聚强大合力。同时,创新性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全年计划,借助 “互联网+民族团结”平台,在县局公众号开设“民族团结”专栏,累计分享信息、宣传法治活动21次,发布文章20余篇,总阅读量超5000余次,完成“红色香巴拉” 观摩点位的打造,促进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厚植农村警务激活乡村振兴“平安引擎”
紧扣农村社会治安特点,乡城公安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积极探索农村警务改革新模式。以“共富警务”机制改革为依托,充分发挥“两队一室”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优势,为农村迈向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在夯实基层根基方面,乡城县公安局聚焦民生,优化警力配置,充实派出所“主防”力量。目前已建成6个社区警务室,配备3名社区(驻村)民警和8名辅警,并为驻村民辅警统一印制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反诈宣传、治安防范等工作情况。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制作流转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限期化解,做到已化解纠纷定期 “回头看”,防止反弹。2024 年以来,基层派出所发放警民联系卡9880余张,召开警民议事会325场次,覆盖村民12000 余人次,送证上门436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1条,真正实现服务群众 “零距离”。
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秉持“抓基层就是抓长远、抓稳定”的理念,以警民联调为重点,联合多部门打造警民联调新模式,开展“警格+网格”联动共治。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按“常态摸排+网格走访”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极大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社区警务微信群分享治安状况、预警提示,2024年以来发布安全防范知识3700余次,引导4900余人关注、注册“国家反诈中心 APP”,切实凝聚起基层向心力。

同时,各基层派出所还将保障民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学校、餐饮、“九小场所”等列为防控重点。落实护学岗工作,推动“枫桥经验” 进校园,实施“一学校一守护方案”,采用巡逻防控与驻点秩序维护相结合的护校勤务模式,选派社区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和安全隐患排查。日常工作中,启动“车巡+步巡” 模式,通过“守点、巡线、控面”结合,整合警力,优化24小时巡逻防控机制,织密防护网络。
打造“生态警务”样板 ,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乡城县公安局以“净美香巴拉・生态警务”为品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要素系统治理,以 “谋、建、聚、防、打、督、宣”七字法举措,切实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任务。
将“净美香巴拉・生态警务” 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以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强化教育培训、装备保障,建立生态警长“1 +1+9 +X”的立体化工作体系,与毗邻县市建立区域(边界)协作机制,与相关行政部门协作建立生态警务联勤站,形成“1+18+10+N”的联防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起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勤联动、跨区域联防的生态保护体系。

立足环川、环县3个圈层防控卡点,针对货运、装载挖掘机等重点车辆加强检查,切实筑牢点、圈、面整体防线。落实联防联控联治长效机制,联合生态护林员、巡河员、群防群治等力量,组建无人机警航巡逻队,加强对易发盗挖泥炭、猎捕野生动物等区域的治安巡查。2024 年底,乡城公安共开展林区巡逻1230次,化解风险隐患25起,救助野生动物32只(头)。并依托“昆仑系列”“生态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涉野、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近年来共计破获生态类违法犯罪案件29起,先后侦破全州首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6起,调解资源纠纷15起,移交相关行政部门案件6起12人。并紧紧依托“法宣浸润”“六进六边” 等工作,与社区、学校、企业共联共建,推进“警企联盟”“派出所长每周接访”“六无平安乡村”建设等活动,印发警民联系卡、宣传资料等近3万余张,动员各方力量主动加入生态保护宣传实践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赋科技警务之力建全域立体防控体系
积极搭建数据平台,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公安数据接入平台,将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相关数据接入公安网络平台,实现多方数据的汇聚与融合分析。通过数据碰撞、模型运算,利用大数据平台自动化分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部署警力开展巡逻防控。大力构建多层次情报数据收集网络,鼓励群众通过乡城县公安局自主研发的“香巴拉生态卫士”APP线上平台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对有效线索给予奖励。并根据全县功能分区、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等特点,将全县辖区划分为三个治安等级防控区,整合巡特警、交警、辖区派出所等警力,建立“多警联动、协同作战”的巡逻机制,打破警种界限,实现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发动社会治安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组建具有乡城本土特色的“香巴拉义警”志愿者巡逻队,与公安机关形成互补,实现对全县社会治安全方位、立体化防控。

依托“村村通”“雪亮工程” 等科技载体,高效运行智慧侦查中心“全侦查”模式,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并紧紧针对农村“黄赌毒”问题,以平安建设为导向,开展集中清查行动。构建以警务室为纽带的农村警务新机制,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四防并举”,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定期组织派出所民辅警深入企业,签订警企共建协议,指导安全保卫和消防检查工作,督促整改隐患,运用新思维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模式,为基层派出所注入科技力量,打造公安侦查实战综合体,推动“三防联动”新生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在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的道路上。未来,乡城县公安局将继续以“共富警务”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提升警务效能,守护一方平安,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贡献公安智慧和力量,续写乡城公安事业的辉煌篇章。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封清彬 张雨)

铸“共富警务”品牌 筑川滇毗邻平安屏障
年初以来,乡城县公安局全力推进“共富警务”特色品牌建设,其中“民族团结・川滇毗邻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示范先行区” 建设成果斐然。自警务工作创建以来,此项工作便被列为全局重中之重,提升至“一把手”工程高度。县局积极争取政府财政240余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升级洞松环川卡点,建设沙贡乡旅游平安驿站和热打交警执法服务站等基础设施,为融入川滇七省毗邻社会治安防控大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在拓展合作方面,乡城县公安局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带队奔赴周边多地公安局,就公安工作开展深入交流,签订“点对点”协议书,组织开展正式工作会议20余次,双方参会人员超150人次,深度探讨问题50余个,为构建“大片区”警务共治格局凝聚强大合力。同时,创新性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全年计划,借助 “互联网+民族团结”平台,在县局公众号开设“民族团结”专栏,累计分享信息、宣传法治活动21次,发布文章20余篇,总阅读量超5000余次,完成“红色香巴拉” 观摩点位的打造,促进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厚植农村警务激活乡村振兴“平安引擎”
紧扣农村社会治安特点,乡城公安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积极探索农村警务改革新模式。以“共富警务”机制改革为依托,充分发挥“两队一室”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优势,为农村迈向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在夯实基层根基方面,乡城县公安局聚焦民生,优化警力配置,充实派出所“主防”力量。目前已建成6个社区警务室,配备3名社区(驻村)民警和8名辅警,并为驻村民辅警统一印制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反诈宣传、治安防范等工作情况。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制作流转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限期化解,做到已化解纠纷定期 “回头看”,防止反弹。2024 年以来,基层派出所发放警民联系卡9880余张,召开警民议事会325场次,覆盖村民12000 余人次,送证上门436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1条,真正实现服务群众 “零距离”。
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秉持“抓基层就是抓长远、抓稳定”的理念,以警民联调为重点,联合多部门打造警民联调新模式,开展“警格+网格”联动共治。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按“常态摸排+网格走访”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极大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社区警务微信群分享治安状况、预警提示,2024年以来发布安全防范知识3700余次,引导4900余人关注、注册“国家反诈中心 APP”,切实凝聚起基层向心力。

同时,各基层派出所还将保障民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学校、餐饮、“九小场所”等列为防控重点。落实护学岗工作,推动“枫桥经验” 进校园,实施“一学校一守护方案”,采用巡逻防控与驻点秩序维护相结合的护校勤务模式,选派社区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和安全隐患排查。日常工作中,启动“车巡+步巡” 模式,通过“守点、巡线、控面”结合,整合警力,优化24小时巡逻防控机制,织密防护网络。
打造“生态警务”样板 ,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乡城县公安局以“净美香巴拉・生态警务”为品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要素系统治理,以 “谋、建、聚、防、打、督、宣”七字法举措,切实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任务。
将“净美香巴拉・生态警务” 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以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强化教育培训、装备保障,建立生态警长“1 +1+9 +X”的立体化工作体系,与毗邻县市建立区域(边界)协作机制,与相关行政部门协作建立生态警务联勤站,形成“1+18+10+N”的联防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起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勤联动、跨区域联防的生态保护体系。

立足环川、环县3个圈层防控卡点,针对货运、装载挖掘机等重点车辆加强检查,切实筑牢点、圈、面整体防线。落实联防联控联治长效机制,联合生态护林员、巡河员、群防群治等力量,组建无人机警航巡逻队,加强对易发盗挖泥炭、猎捕野生动物等区域的治安巡查。2024 年底,乡城公安共开展林区巡逻1230次,化解风险隐患25起,救助野生动物32只(头)。并依托“昆仑系列”“生态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涉野、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近年来共计破获生态类违法犯罪案件29起,先后侦破全州首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6起,调解资源纠纷15起,移交相关行政部门案件6起12人。并紧紧依托“法宣浸润”“六进六边” 等工作,与社区、学校、企业共联共建,推进“警企联盟”“派出所长每周接访”“六无平安乡村”建设等活动,印发警民联系卡、宣传资料等近3万余张,动员各方力量主动加入生态保护宣传实践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赋科技警务之力建全域立体防控体系
积极搭建数据平台,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公安数据接入平台,将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相关数据接入公安网络平台,实现多方数据的汇聚与融合分析。通过数据碰撞、模型运算,利用大数据平台自动化分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部署警力开展巡逻防控。大力构建多层次情报数据收集网络,鼓励群众通过乡城县公安局自主研发的“香巴拉生态卫士”APP线上平台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对有效线索给予奖励。并根据全县功能分区、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等特点,将全县辖区划分为三个治安等级防控区,整合巡特警、交警、辖区派出所等警力,建立“多警联动、协同作战”的巡逻机制,打破警种界限,实现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发动社会治安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组建具有乡城本土特色的“香巴拉义警”志愿者巡逻队,与公安机关形成互补,实现对全县社会治安全方位、立体化防控。

依托“村村通”“雪亮工程” 等科技载体,高效运行智慧侦查中心“全侦查”模式,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并紧紧针对农村“黄赌毒”问题,以平安建设为导向,开展集中清查行动。构建以警务室为纽带的农村警务新机制,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四防并举”,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定期组织派出所民辅警深入企业,签订警企共建协议,指导安全保卫和消防检查工作,督促整改隐患,运用新思维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模式,为基层派出所注入科技力量,打造公安侦查实战综合体,推动“三防联动”新生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在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的道路上。未来,乡城县公安局将继续以“共富警务”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提升警务效能,守护一方平安,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贡献公安智慧和力量,续写乡城公安事业的辉煌篇章。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封清彬 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