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山论”中汲取发展智慧

2025-08-22 11:19:38来源: 浏览量:
           2005年8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书记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更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科学指南。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之所需,政之所为。”然而曾几何时,部分领导干部却因过度追求短期效应与表面政绩,背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一度陷入“唯GDP论”发展误区,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看似光鲜的GDP背后,却透支了未来发展潜力,更漠视了民生需求。历史经验警示我们,“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式发展,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注定难以长久。真正的政绩,不在一时的数据亮眼,而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发展成色。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沙奇迹,正是“两山论”的生动注脚:四十年间,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一代接一代的坚守,在沙海中筑起绿色长城,让生态屏障与百姓富足同频共振。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和“唯GDP论”思维,这为政绩观重塑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宗旨和使命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唯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另一方面,这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才是破题的关键钥匙。

      发展不应顾此失彼、追求单一目标,而应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既不能为追求个人政绩而不顾实际盲目发展,也不能因怕追责而搞“一刀切”,影响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更不能假借保护生态文明之名,行庸政、懒政之实。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两山论”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要把握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在制定政策、谋划项目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盲目与短期的“拍脑袋”决策。要运用辩证思维,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从全局谋划工作,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时代征程中,广大领导干部应以“两山论”为指引,领悟其中发展智慧,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与发展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如此,方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邱爽)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