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华蓥如何打通秸秆离田利用“最初一公里”,实现变废为宝
2025-08-21 16:38:25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量秸秆被丢弃或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秸秆焚烧还会产生大量烟尘,影响空气质量。
以前,每到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的秋收季,便是永兴镇农服中心主任何晓红的“失眠季”。
华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7.3万亩,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秸秆。永兴镇也不例外,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妇女根本无力搬运堆积如山的秸秆,一捆捆金黄的秸秆歪歪斜斜地堆在田坎上,村民们不得已又走回焚烧的老路。
如何打通秸秆离田利用的“最初一公里”,成了永兴镇镇村干部的一块“心病”。直到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应运而生,这个局面才被打破。
2022年7月,该村利用50余万元集体资金建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心,配套粉碎机、打捆机、焚烧机等设备,对秸秆进行集中处理。

“秸秆回收根据干湿程度不同,收购价格为100元至180元/吨。加工中心每年的年产量约3000吨。经过综合处理后的秸秆成品,一部分发往南充进行生物发电,一部分供应水泥厂做燃料,仅秸秆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河心村第一书记刘鹏说。
在秸秆的“增值”上,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位于华蓥市天池镇白坝村的四川华蓥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去年已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的其中一项是供热设施进行秸秆掺烧改建。
通过改造,该水泥公司每年能够消纳1万吨秸秆替代部分燃煤,不仅降低了排放,还节省了燃料费用。其配套建设的秸秆综合处置点还可对周边6个乡镇秸秆进行粉碎打包,形成稳定供应链。

“有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我们正积极引导其他水泥企业学习借鉴该公司的模式,对供热设施进行秸秆掺烧改造。”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华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路径,让秸秆变废为宝,助力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当前,全市秸秆的综合利用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秸秆利用正不断向新场景、新工艺挺进,开启“价值密码”。(范青燕)
以前,每到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的秋收季,便是永兴镇农服中心主任何晓红的“失眠季”。
华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7.3万亩,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秸秆。永兴镇也不例外,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妇女根本无力搬运堆积如山的秸秆,一捆捆金黄的秸秆歪歪斜斜地堆在田坎上,村民们不得已又走回焚烧的老路。
如何打通秸秆离田利用的“最初一公里”,成了永兴镇镇村干部的一块“心病”。直到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应运而生,这个局面才被打破。
2022年7月,该村利用50余万元集体资金建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心,配套粉碎机、打捆机、焚烧机等设备,对秸秆进行集中处理。

“秸秆回收根据干湿程度不同,收购价格为100元至180元/吨。加工中心每年的年产量约3000吨。经过综合处理后的秸秆成品,一部分发往南充进行生物发电,一部分供应水泥厂做燃料,仅秸秆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河心村第一书记刘鹏说。
在秸秆的“增值”上,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位于华蓥市天池镇白坝村的四川华蓥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去年已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的其中一项是供热设施进行秸秆掺烧改建。
通过改造,该水泥公司每年能够消纳1万吨秸秆替代部分燃煤,不仅降低了排放,还节省了燃料费用。其配套建设的秸秆综合处置点还可对周边6个乡镇秸秆进行粉碎打包,形成稳定供应链。

“有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我们正积极引导其他水泥企业学习借鉴该公司的模式,对供热设施进行秸秆掺烧改造。”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华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路径,让秸秆变废为宝,助力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当前,全市秸秆的综合利用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秸秆利用正不断向新场景、新工艺挺进,开启“价值密码”。(范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