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家书中读懂滚烫的家国情怀

2025-08-18 17:32:56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翻阅抗战历史的卷册,一封写于1939年的烽火家书,穿越86载时光,依然字字热血、句句滚烫。这封四川资中籍抗战军人在养伤时写给父亲的家书,珍藏于四川省资中县档案馆,字里行间充满深深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今天我们细细品读这“纸短情长”,从中感悟先烈的热血赤诚,汲取奋进力量,以实干强国,凭实力复兴,展现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担当,以告慰英魂。
 
手迹图之一(翻拍)
       读懂家书中的家国抉择,体悟“国难当头,忍心别父”的赤子忠“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书开篇是对父亲安康的切切挂念,尽显人子孝心。然笔锋一转,“国难严重,不得已而于此忍心别父……不能尽孝,万望谅男。”这份忠孝难全的艰难割舍,将血脉亲情升华为民族大爱:唯有捍卫国门,方能守护家园;唯有驱逐外侮,方有万家团圆。今日之中国,虽无硝烟弥漫,但在世界贸易的战场上却是烽火连天。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中深刻体悟那份穿透纸背的爱国力量,读懂这份“舍小家顾大家”的赤子情怀,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信念融入血脉、践于行动。在面临个人利益与组织需要、家庭守护与祖国召唤的选择时,敢于倾尽所有、挺身而出。
       读懂家书中的牺牲精神,感悟“为国争光荣,受伤不足悲”的我境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信中,这位战士向老父倾诉着离乡别亲的愧疚,平静陈述负伤的事实,写下了“为国家争光荣,为民族争生存,为人类争和平……受伤亦不足悲哀”的铿锵之言。他将个人安危置于国家民族大义之下,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精神的生动写照。阅读至此,不禁反省:面对困难挑战、个人得失,能否如先烈般将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广大党员干部应从中感悟那份滚烫的热血赤诚,读懂“受伤亦不足悲哀”所蕴含的牺牲精神,自觉将“小我”熔铸于强国复兴伟业的“大我”之中,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魄力,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不怕牺牲。
       读懂家书中的复兴理想,铭记“复兴民族最敬礼”的铿锵誓言与如磐信念。这封86年前的烽火家书以“复兴民族最敬礼”结尾,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眺望未来,亲见了“复兴民族”的坚定眼神。这眼神中,更映照出千千万万抗战将士蘸着热血写就的奋斗与抗争。无数个“他”负伤奋战、忍痛别亲、视死如归!无数个“他”为了民族复兴的伟业前赴后继、甘洒热血!无数个“他”身上,镌刻着老一辈军人刚劲的风骨与炽热的革命信仰!今日强国复兴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应继承抗战先烈的复兴之志,牢牢锚定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坚定必胜信念,以锤炼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奋斗中挺膺担当,奋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接力棒。(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罗梦理)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