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冰箱式干部”冻凉了民心

2025-08-18 15:20:31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近日,网络热词“冰箱式干部”引发广泛共鸣——这类干部如同“通电待机”的冰箱,外表光洁,不腐不坏、不贪不占“守规矩”,却少了主动服务的“热乎气”;按部就班“不犯错”,却难见为民解难的“真担当”。党员干部既要守牢“冰箱”般的清廉底线,更要有“热火”般的干事热情,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如何让“冰箱式干部”解冻回温?需从思想、机制、监督三方面协同发力,以“思想除霜、机制升温、监督加压”激活为民服务的“热动力”。
       思想“除霜”,把“为民服务”刻进心坎里。“冰箱式干部”的病根,往往始于思想的“低温”——把岗位当“任务”,把群众当“流程对象”,少了“共情力”、缺了“主动性”。要让干部“解冻”,要从思想深处“加热”。力争要做群众的“三心人”。一是做群众的知心人,主动走到田间地头、社区网格,用群众语言拉家常,摸准群众“需什么、难在哪;二是做群众的贴心人,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干事标尺,聚焦“忧心事、烦心事、操心事”精准发力;三是做群众的暖心人,以“实干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化解民忧,让群众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的温暖。思想“除霜”非一日之功,需构建“补钙+淬炼+激励”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在基层一线实战中锤炼服务本领,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制度激发干事活力,让“主动服务”从“要求”变为“自觉”,让“冰箱式干部”主动切换“为民模式”。
       机制“升温”,让“群众满意”成为硬标尺。机制是导向的“指挥棒”。若考核只看“留痕”不看“实效”、只重“程序”不重“结果”,“冰箱式干部”便有生存空间。要让干部“热起来”,必须让机制“暖起来”,把“群众满意度”真正变成“硬杠杠”。需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投诉率”“问题解决率”“好评率”等“软指标”纳入硬考核,对“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冷脸干部”扣分问责,对“主动上门、高效解决、群众点赞”的“热心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同时,推动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迈,建立“民情台账”,定期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把工作发力点对准“最盼处”“最痛处”。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入”更要“心入”,少坐办公室“看材料”,多到群众家“唠家常”;少讲“不能办”的理由,多想“怎么办”的办法,以“将心比心”换“民心相通”,让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干群关系自然“升温”。
       监督“加压”,让“冷作风”没有藏身处。监督是作风的“矫正器”。若对“慢作为、冷态度”睁只眼闭只眼,“冰箱式干部”便会心安理得“保温”。要让“冷作风”现原形,必须亮出监督“利剑”。一方面,畅通“线上+线下”反馈渠道,设置“村民意见箱”“政务差评二维码”、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群众反映的“推拖绕”“冷硬横”问题实行“接诉即办、限时销号”,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另一方面,强化追责问责刚性,对屡教不改、群众意见集中的“制冷干部”,依规依纪严肃处理,让“躺平者”没市场、“甩锅者”受惩戒;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区分“无心之失”与“故意不为”,让干部放下包袱敢担当。构建“政治建设—能力锻造—廉政监督”闭环——既以严管倒逼责任落实,又以厚爱激发干事热情,推动党员干部从“要我服务”转向“我要服务”,让“雪中送炭”的温暖取代“拒人千里”的冰冷。(屏山县夏溪乡人民政府 阿支布日)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