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前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4.7%——生产智能化 效益节节高
2025-07-25 10:30:21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盛夏时节,热浪翻涌,前锋工业脉搏强劲而稳健。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品如流水般下线;服务专员穿梭于企业之间,难题在高效沟通中迎刃而解……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4.7%,前锋工业正以坚实的步伐,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项目引擎轰鸣 产业筋骨强劲
7月21日,在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条全新的啤酒生产线正在试运行。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条生产线单批次可生产3吨啤酒,原料全部采用本地优质青花椒。
作为前锋区青花椒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诚林业今年投资3600万元建设两条花椒啤酒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第二条生产线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预计9月全面投产。
该负责人说,花椒啤酒项目是企业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的关键布局,不仅开辟了饮品新赛道,更推动了产业价值链跃升。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花椒啤酒1.2万吨,将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就业50余人。
这样的项目建设在前锋区并非个例。该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重点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全力推进15个“挂图作战”重点项目。
在广安经开区前锋园区管委会办公室,项目台账清晰记录着各个项目的建设进度:三丰数智项目已竣工投产,释放智能制造新动能;沐途者项目综合楼主体已封顶,厂房、宿舍楼正在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浙鹏服饰等项目前期审批高效推进……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职能部门组建联合服务专班,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上半年,项目服务专员累计走访建设现场40余次,协调解决用地审批、设备运输等具体问题37项。
智造焕新蝶变 传统企业升级
7月21日,在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压铸车间,15台机械手臂正在精准“舞动”,自动完成压铸和机加工工序的上下料。公司总经理曹伟在控制室调出生产数据:“我们投入2000万元资金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公司发动机零部件年产量达到300万套,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合格率达到99%。”
这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改造项目以MES生产管理系统为核心,整合ERP、OA等系统,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关键工序采用机械臂替代人工后,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使企业成功拓展了小型无人机缸头盖、机器人零部件等高端产品市场。曹伟指着新下线的无人机关键零部件介绍:“这批高精度零件公差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内。”
企业转型的底气,来自政府的坚实支撑。
前锋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培杰介绍,该区建立了“诊断—方案—实施”全流程服务机制。在日前举办的“智改数转”专场培训会上,专家通过成功的转型案例,向百余家企业代表解析“智改数转”路径。技术服务队随后进驻中亨鞋业等企业,开展“一对一”深度诊断,助力企业提档升级。
目前,该区已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智能装备投入给予5%至15%的补贴。在政策激励下,已有5家企业启动智能化改造,12条数字化示范生产线投入运行,耀业科技、龙滩煤电等6家企业成功申报基础级智能工厂。
服务润企无声 厚植兴业沃土
7月22日,在四川俊乔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曾兰指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说:“年初因市场波动,公司出现资金缺口,前锋区相关部门得知后立即对接银行,一个月内帮我们融资500万元。”更让她感慨的是,人社部门通过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等方式,3个月内帮助企业补充了100余名技术工人,保障了外贸订单按时交付。
俊乔公司的经历是前锋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该区创新建立“三张清单”服务机制:通过分片联企等方式动态收集企业诉求;明确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分类梳理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
上半年服务成效显著:金融支持方面,组织政银企对接12次,为福辉、俊乔等53户企业协调融资1.3亿元;审批提速方面,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协助领沃、卫达等17个项目快速办结手续;用工保障方面,开展直播带岗活动54场,线下招聘会37场,输送产业工人1300余名;外贸服务方面,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兑现奖补资金202万元。
在广安经开区前锋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办公室,他的工作日志写得密密麻麻:7月10日,协调解决园区企业用水用电问题;7月15日,推进员工宿舍网络升级;7月18日,组织安全生产培训……翻开诉求台账,上半年累计解决企业急难问题70余项。
当机械臂的运转声替代了传统车间的喧闹,当青花椒的辛香融入现代饮品,前锋工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实。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智造转型蔚然成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大举措协同发力,奏响了工业强区的最强音,前锋工业正以务实创新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淡博 前锋融媒 姜曦悦)
项目引擎轰鸣 产业筋骨强劲
7月21日,在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条全新的啤酒生产线正在试运行。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条生产线单批次可生产3吨啤酒,原料全部采用本地优质青花椒。
作为前锋区青花椒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诚林业今年投资3600万元建设两条花椒啤酒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第二条生产线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预计9月全面投产。
该负责人说,花椒啤酒项目是企业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的关键布局,不仅开辟了饮品新赛道,更推动了产业价值链跃升。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花椒啤酒1.2万吨,将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就业50余人。
这样的项目建设在前锋区并非个例。该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重点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全力推进15个“挂图作战”重点项目。
在广安经开区前锋园区管委会办公室,项目台账清晰记录着各个项目的建设进度:三丰数智项目已竣工投产,释放智能制造新动能;沐途者项目综合楼主体已封顶,厂房、宿舍楼正在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浙鹏服饰等项目前期审批高效推进……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职能部门组建联合服务专班,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上半年,项目服务专员累计走访建设现场40余次,协调解决用地审批、设备运输等具体问题37项。
智造焕新蝶变 传统企业升级
7月21日,在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压铸车间,15台机械手臂正在精准“舞动”,自动完成压铸和机加工工序的上下料。公司总经理曹伟在控制室调出生产数据:“我们投入2000万元资金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公司发动机零部件年产量达到300万套,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合格率达到99%。”
这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改造项目以MES生产管理系统为核心,整合ERP、OA等系统,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关键工序采用机械臂替代人工后,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使企业成功拓展了小型无人机缸头盖、机器人零部件等高端产品市场。曹伟指着新下线的无人机关键零部件介绍:“这批高精度零件公差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内。”
企业转型的底气,来自政府的坚实支撑。
前锋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培杰介绍,该区建立了“诊断—方案—实施”全流程服务机制。在日前举办的“智改数转”专场培训会上,专家通过成功的转型案例,向百余家企业代表解析“智改数转”路径。技术服务队随后进驻中亨鞋业等企业,开展“一对一”深度诊断,助力企业提档升级。
目前,该区已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智能装备投入给予5%至15%的补贴。在政策激励下,已有5家企业启动智能化改造,12条数字化示范生产线投入运行,耀业科技、龙滩煤电等6家企业成功申报基础级智能工厂。
服务润企无声 厚植兴业沃土
7月22日,在四川俊乔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曾兰指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说:“年初因市场波动,公司出现资金缺口,前锋区相关部门得知后立即对接银行,一个月内帮我们融资500万元。”更让她感慨的是,人社部门通过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等方式,3个月内帮助企业补充了100余名技术工人,保障了外贸订单按时交付。
俊乔公司的经历是前锋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该区创新建立“三张清单”服务机制:通过分片联企等方式动态收集企业诉求;明确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分类梳理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
上半年服务成效显著:金融支持方面,组织政银企对接12次,为福辉、俊乔等53户企业协调融资1.3亿元;审批提速方面,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协助领沃、卫达等17个项目快速办结手续;用工保障方面,开展直播带岗活动54场,线下招聘会37场,输送产业工人1300余名;外贸服务方面,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兑现奖补资金202万元。
在广安经开区前锋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办公室,他的工作日志写得密密麻麻:7月10日,协调解决园区企业用水用电问题;7月15日,推进员工宿舍网络升级;7月18日,组织安全生产培训……翻开诉求台账,上半年累计解决企业急难问题70余项。
当机械臂的运转声替代了传统车间的喧闹,当青花椒的辛香融入现代饮品,前锋工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实。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智造转型蔚然成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大举措协同发力,奏响了工业强区的最强音,前锋工业正以务实创新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淡博 前锋融媒 姜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