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心”聚合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屏山县新兴领域党建“五心”工作法经验材料
2025-07-03 11:09:0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为做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屏山县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探索形成守初心、筑同心、育匠心、暖人心、聚人心“五心”工作法,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引领”跨越。
守初心:筑牢思想根基 把稳政治方向
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健全机制强保障。制定“两企三新”领域主题党日活动计划,构建“线上+线下”学习机制,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培训,做深做实党员兜底培训,实现党员教育覆盖率100%。二是创新模式激活力。不断丰富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内容,通过爱国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红色观影等沉浸式活动,有效激发新兴领域党员学习新活力。三是旗帜宣明树导向。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头雁”效应,强化政治认同,激发干事热情,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货车司机杨麒渲荣获“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四川豪尔泰服饰有限公司党支部荣获“四川省新兴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筑同心:强化组织覆盖 凝聚共建合力
以组织建设为抓手,破解“覆盖难、作用弱”问题。一是动态摸排建组织。依托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数据,建立“一企一档”动态数据库,全覆盖走访指导重点企业,攻坚推动符合条件的61家规上(含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双向培养促融合。全面推行“党建入章”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县非公企业中高层担任党支部书记达30余人,党组织班子成员在非公企业中高层任职比例达80%以上。三是党建联建破壁垒。深化“红纺”党建品牌,建立健全“3+N”纺织产业链党建工作体系,充分运用“1+1+1”专员服务机制和党建指导员联系机制,成功打造从纤维原材料到成衣的全产业链条。
育匠心:聚焦能力提升 激活创新动能
以产才融合为导向,培育高素质产业队伍。一是优化政策强支撑。协调用好东西部协作、科技部帮扶等资源和“智改数转”、加快新型工业化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政策,2024年园区实现营收145亿元,解决就业11464人,同比增长8.6%。二是人才赋能筑根基。成届制举办“纺织工匠”技能大赛,召开纺织行业技术和运营交流会3次,培训产业工人180人、技能鉴定300人,县级评选“纺织工匠”5名,“纺织技术能手”15名。三是创新驱动添动力。加强“产学研合”,深化“一园两区”,推行“亩均论英雄”理念,依托智慧园区平台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屏山经开区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屏山浙川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入选工信部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案例,豪尔泰荣获“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天之华荣获“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
暖人心:做实关爱服务 增强归属认同
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提升新就业群体幸福感。一是服务阵地全覆盖。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商户等资源,建成货车司机“暖心微家”、外卖小哥“骑手驿站”等服务驿站20个,覆盖城市社区9个,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300余人次。二是关爱凝聚暖“新”心。出台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暖新十条”服务举措,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贴心的服务,进一步增强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三是志愿服务有温度。依托长江社区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宜邻课堂”等载体,结合志愿服务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汇演、技能培训、“冬送温暖 夏送清凉”等关爱活动20余场次,吸引新就业群体200余人次参与。
聚人心:融入基层治理 释放共治效能
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引导履行社会责任。一是乡村工厂助振兴。深化“两新联百村 党建促振兴”行动,着力打造“乡村工厂”,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效应,解决就业2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近3000元/月。二是治理先锋显担当。推动新就业群体和基层治理良性互动,参与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意见反馈、隐患报送等事务60余次,无偿提供爱心送考10余次。三是共建共治谱新篇。推动非公企业与村(社区)党建联建,通过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形成“党建强企、治理增效”的屏山样本。(中共屏山县委社会工作部 施前东)
守初心:筑牢思想根基 把稳政治方向
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健全机制强保障。制定“两企三新”领域主题党日活动计划,构建“线上+线下”学习机制,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培训,做深做实党员兜底培训,实现党员教育覆盖率100%。二是创新模式激活力。不断丰富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内容,通过爱国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红色观影等沉浸式活动,有效激发新兴领域党员学习新活力。三是旗帜宣明树导向。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头雁”效应,强化政治认同,激发干事热情,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货车司机杨麒渲荣获“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四川豪尔泰服饰有限公司党支部荣获“四川省新兴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筑同心:强化组织覆盖 凝聚共建合力
以组织建设为抓手,破解“覆盖难、作用弱”问题。一是动态摸排建组织。依托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数据,建立“一企一档”动态数据库,全覆盖走访指导重点企业,攻坚推动符合条件的61家规上(含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双向培养促融合。全面推行“党建入章”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县非公企业中高层担任党支部书记达30余人,党组织班子成员在非公企业中高层任职比例达80%以上。三是党建联建破壁垒。深化“红纺”党建品牌,建立健全“3+N”纺织产业链党建工作体系,充分运用“1+1+1”专员服务机制和党建指导员联系机制,成功打造从纤维原材料到成衣的全产业链条。
育匠心:聚焦能力提升 激活创新动能
以产才融合为导向,培育高素质产业队伍。一是优化政策强支撑。协调用好东西部协作、科技部帮扶等资源和“智改数转”、加快新型工业化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政策,2024年园区实现营收145亿元,解决就业11464人,同比增长8.6%。二是人才赋能筑根基。成届制举办“纺织工匠”技能大赛,召开纺织行业技术和运营交流会3次,培训产业工人180人、技能鉴定300人,县级评选“纺织工匠”5名,“纺织技术能手”15名。三是创新驱动添动力。加强“产学研合”,深化“一园两区”,推行“亩均论英雄”理念,依托智慧园区平台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屏山经开区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屏山浙川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入选工信部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案例,豪尔泰荣获“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天之华荣获“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
暖人心:做实关爱服务 增强归属认同
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提升新就业群体幸福感。一是服务阵地全覆盖。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商户等资源,建成货车司机“暖心微家”、外卖小哥“骑手驿站”等服务驿站20个,覆盖城市社区9个,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300余人次。二是关爱凝聚暖“新”心。出台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暖新十条”服务举措,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贴心的服务,进一步增强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三是志愿服务有温度。依托长江社区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宜邻课堂”等载体,结合志愿服务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汇演、技能培训、“冬送温暖 夏送清凉”等关爱活动20余场次,吸引新就业群体200余人次参与。
聚人心:融入基层治理 释放共治效能
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引导履行社会责任。一是乡村工厂助振兴。深化“两新联百村 党建促振兴”行动,着力打造“乡村工厂”,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效应,解决就业2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近3000元/月。二是治理先锋显担当。推动新就业群体和基层治理良性互动,参与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意见反馈、隐患报送等事务60余次,无偿提供爱心送考10余次。三是共建共治谱新篇。推动非公企业与村(社区)党建联建,通过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形成“党建强企、治理增效”的屏山样本。(中共屏山县委社会工作部 施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