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普安街道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三新融治”模式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

2025-05-20 10:14:4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近年来,普安街道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紧扣“党建引领、专业牵引”主线,以“事务协助提质、服务供给增效、治理推动赋能”为目标,打造基层治理“向新而行”普安样本。 
       一、创新阵地建设,打造服务“新场景”。突破传统“坐等上门”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创设服务阵地。一是构建“1+8+N”阵地网格。以街道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8个社区,划分综合网格88个,组建网格党组织40个,培育社工人才38名(社工持证率68%,高出全县13个百分点),建成桃园话坊、格格坊等特色微阵地23处,打造“15分钟服务圈”。二是打造“集约高效”空间布局。清理社区标识标牌75块,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嵌入式”打造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一室多用”释放空间,建成集休闲驿站、矛盾调解、公益慈善、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阵地。三是创新“动态场景”自由切换。利用小区闲置空间,搭建“邻里聚场”平台,根据居民需求,实现茶话议事、电影放映、健康义诊等场景自由转换,开展“赶场式服务”30余场。
       二、创新项目运营,构建服务“新体系”。建立“需求-资源-服务”精准对接机制,形成闭环服务体系。一是实施建议征集“三诊法”问需于民。通过坐诊接访、出诊走访、会诊解难的方式,开展院坝议事会4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二是建立项目运营“资源库”用之于民。归集社会组织28家,建立慈善基金会6个。“强社惠民”超市带动社区集体增收10万元,红利注入慈善基金。截至目前,慈善基金用于助残济困、公益活动等18.32万元。三是量身定制“服务包”受益于民。针对“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定制“银龄健康监测、儿童托育、新就业群体休闲驿站”等服务包,签约家庭医生63人,建成寒暑假托育点、户外劳动者休息驿站各8处,受益人群覆盖1.1万余人。
       三、创新服务机制,凝聚共治“新合力”。着力构建“线上服务+集中服务+专业服务”三轮驱动服务机制。一是创建“三码联动”智慧平台。设置“需求码”“义工码”“捐赠码”,实现扫码即办、指尖服务,累计接收群众需求70余条,发展线上义工449人,募集慈善资金32.16万元。二是创设“集中服务日”。以社区牵头,组建“映山红”“五福”“巾帼”等14支志愿服务队,推出“月行一善”等服务品牌,累计开展环境治理、便民服务等行动30余次。三是引育“专业生力军”。联动“心连心”“一米阳光”等社会组织,通过“公益+低偿”特色服务,开展乒乓球、绘画、书法等公益培训18场次,科普活动5场,惠及2300余人次。举办文艺汇演、健康义诊、适老服务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