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东升镇:全链育苗 蓄好村级后备 力量“活水”
2025-05-19 17:08:1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东升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破解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能力不足等难题,创新实施“选苗、墩苗、护苗”行动,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量质双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
拓宽渠道“选好苗”,破解“后继乏人”困局。建立打破地域与身份限制,搭建多元人才招募平台。线上依托政务新媒体、人才网站、乡友群等广发招募令,吸引13名外出人才回流。线下利用春节、中秋等节点召开“归雁恳谈会”3场,开展实地摸排专项行动,由联村领导、驻村干部、老党员组成“伯乐团”进行乡村宣讲、走村入户,发现种养能手、返乡大学生等本土“好苗子”30余人。同时,建立“群众举荐+乡贤推荐+组织筛选”的多元举荐机制,拓宽选才视野。严格规范选拔流程,从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发展潜力等多维度把关,实现“能者入库、劣者出局”。目前已储备32名后备力量,平均年龄3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5.6%,涵盖电商、农业、经济等专业领域,极大充实了村级人才队伍。
多管齐下“墩壮苗”,补齐“本领恐慌”短板。结合乡镇后备力量的特点需求,推广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导师帮带“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镇党员教育阵地,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职业院校专家、老村支书等围绕电子商务、短视频运营、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授课10余场,覆盖300余人次。设立乡村振兴项目、基层治理实践岗位,安排后备干部全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选派2人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跟岗锻炼,通过“揭榜挂帅”推动学用转化。推行“双导师”帮带制度,为每名后备干部配备1名乡镇班子成员和1名离任老支书,以“田间课堂”“案例解剖”等方式,传授工作技巧与乡村治理经验。今年以来,后备力量参与乡村项目36个,解决基层难题20余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东盛社区后备干部在直播间销售土特产
黄岭村后备干部在镇农服中心的跟岗锻炼
严管厚爱“护新苗”,激发“担当作为”干劲。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日常跟踪考察和定期考核评估,从思想政治表现、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及时补充进后备库,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出库,始终保持后备力量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强化激励保障,对表现突出的村级带头人后备力量,在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各类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同时,畅通晋升渠道,表现优异者优先纳入村级干部选拔任用范围,让后备力量干有动力、奔有方向。实施以来,已有23名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担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其中1名被启用为社区党委书记,有效激活了人才队伍的活力。
拓宽渠道“选好苗”,破解“后继乏人”困局。建立打破地域与身份限制,搭建多元人才招募平台。线上依托政务新媒体、人才网站、乡友群等广发招募令,吸引13名外出人才回流。线下利用春节、中秋等节点召开“归雁恳谈会”3场,开展实地摸排专项行动,由联村领导、驻村干部、老党员组成“伯乐团”进行乡村宣讲、走村入户,发现种养能手、返乡大学生等本土“好苗子”30余人。同时,建立“群众举荐+乡贤推荐+组织筛选”的多元举荐机制,拓宽选才视野。严格规范选拔流程,从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发展潜力等多维度把关,实现“能者入库、劣者出局”。目前已储备32名后备力量,平均年龄3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5.6%,涵盖电商、农业、经济等专业领域,极大充实了村级人才队伍。
多管齐下“墩壮苗”,补齐“本领恐慌”短板。结合乡镇后备力量的特点需求,推广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导师帮带“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镇党员教育阵地,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职业院校专家、老村支书等围绕电子商务、短视频运营、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授课10余场,覆盖300余人次。设立乡村振兴项目、基层治理实践岗位,安排后备干部全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选派2人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跟岗锻炼,通过“揭榜挂帅”推动学用转化。推行“双导师”帮带制度,为每名后备干部配备1名乡镇班子成员和1名离任老支书,以“田间课堂”“案例解剖”等方式,传授工作技巧与乡村治理经验。今年以来,后备力量参与乡村项目36个,解决基层难题20余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东盛社区后备干部在直播间销售土特产

黄岭村后备干部在镇农服中心的跟岗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