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互联 产业共链 服务同城 前锋跑出同城融圈“加速度”
2025-05-15 16:07:06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近年来,前锋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坚定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主动破圈融圈,持续深化合作方式,从路网贯通到产业协作,从资源互补到民生共享,以开放姿态跑出同城融圈“加速度”。
交通互联加速破题
5月12日,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广安营业室内,钢铁巨臂在空中划出流畅弧线,转运车辆来回穿梭,一批从陕西而来的煤炭正通过传送带注入货车。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装卸货场是襄渝线上的重要物流集散地,日均吞吐4000吨物资,涌动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物流脉动。
“钢材、集装箱、粮食等货物在这里实现‘公转铁’高效转换,年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千万元。”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广安营业部主任周治渝指着数字化调度大屏介绍。6条总长2451米的货物线,215万吨年到发量,辐射半径覆盖川东、重庆及西北地区,与中石油、国家粮储等企业构建起跨省产业链“补给线”,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周转的关键支撑。
繁忙的装卸货场,是近年来前锋区交通领域积极“融圈”的一个缩影。该区以“一港口三铁路三高速四横五纵”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骨架,充分发挥交通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西渝高铁前锋段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四桥一隧”等控制性工程已完成95%工程量,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干线通车后,广安至重庆主城区通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镇广高速公路前锋段工程不久前迎来关键进展——白马渠江特大桥全线贯通;S204线渠华路(黄锋至响水河段)建设工程全面铺开,S507线龙滩(大竹界)至华蓥市老屋嘴改建工程提前三个月竣工通车。与此同时,G660线渝广同城大道、S316线前锋区桂兴(邻水界)至代市(广安区界)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高效推进,川东渝北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正加速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与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广安营业室紧邻的前锋商贸物流园区,正借势打造粮油食品、能源储运、建材等产业中心。依托“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园区将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构建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活力。
产业发展建圈强链
交通实现大突破,产业发展“建圈强链”。
田间地头,青花椒的“绿色革命”如火如荼。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带着技术扎进虎城镇的椒林,将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的“学问”变成农民手中的“实操手册”。8名农技骨干从重庆学到的飞防植保技术,让无人机在千亩椒园上空织出科技网格,无刺品种的推广更让椒农们看到“麻味生金”的希望——7171亩椒园预计今年内完成换种,不断提升广安青花椒产量和品质,3500名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村集体账本上的数字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江津—广安协同创新农业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持续推动花椒产业持续发展。前锋区科技局与重庆市江津区科技局建立青花椒技术成果转移对接机制,共同开展技术转移机构业务培训1次,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下乡、青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等科普宣传及技术培训4场,惠及群众1500人次,促进了前锋区优秀科技成果在江津区的推广应用。
工业园区的织机轰鸣声里,藏着前锋融入“双圈”产业链的密码。2024年,来自川渝两地的三元针织、美星服饰等7个亿元级项目被引进前锋,不仅带来9.05亿元的协议资金,更让透气户外面料、一线成型羊毛衫等“前锋智造”站上国际舞台。当中国西部(前锋)轻纺服装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大会的聚光灯亮起,武汉纺织大学的产学研基地揭牌落地,俊乔针织的订单簿上新增了东南亚市场的百万级签约——32户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串起的产业集群,正编织“衣通天下”的蓝图。
文旅融合的篇章同样精彩。龙滩镇水源村的茶山上,研学团队翻炒新茶的沙沙声与上山上·暮光民宿的建设轰鸣合奏成韵。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游客人数139.68万人次、旅游收入13.51亿元,其中重庆籍到前锋旅游67.09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前锋区以民生“小切口”书写同城化“大文章”,让跨省办事的“隐形门槛”悄然消融。
对于前锋市民而言,家乡和重庆两地医保卡可以互通互刷为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看似简单的“整合”背后,是前锋与重庆在医保领域的深度协作:两地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互认、药品耗材集采目录统一,11家医疗机构、54家药店接入跨省直接结算网络,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94.61%。而在医保服务大厅,“电话办、QQ办”等绿色通道让异地备案“零跑腿”。2024年,前锋参保群众到重庆就医30341人次,重庆参保群众到前锋就医13303人次,减少个人垫付费用593.87万元。
“手机点几下,档案就从重庆转到了前锋。”通过“四川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求职者王薇的档案跨省流转耗时仅3天,而过去辗转两地需要半个月。
2024年,前锋与重庆互转人事档案86份,养老保险关系电子化转移130人次,“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效率提升超70%。更让退休人员安心的是,川渝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实现互认,仅2024年,重庆方面就已协助认证前锋待遇领取者235人,异地“刷脸”认证让银发族告别奔波之苦。
5月12日,在前锋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专窗前,市民刘刚正在办理重庆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变更。“以前要跑重庆两趟,现在材料先上传,专窗代收件,3天就能办完。”目前,362项高频服务事项纳入“川渝通办”专窗受理,身份证异地补办、残疾证申领等15类民生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
从医疗结算的“分钟级”到档案转移的“云上办”,从养老认证的“一张网”到政务服务的“一窗通”,民生服务的温度与区域融合的速度同频共振,正书写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民生前锋答卷”。(汪崛 杜飞江 前锋融媒 丁彦博)
交通互联加速破题
5月12日,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广安营业室内,钢铁巨臂在空中划出流畅弧线,转运车辆来回穿梭,一批从陕西而来的煤炭正通过传送带注入货车。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装卸货场是襄渝线上的重要物流集散地,日均吞吐4000吨物资,涌动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物流脉动。
“钢材、集装箱、粮食等货物在这里实现‘公转铁’高效转换,年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千万元。”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广安营业部主任周治渝指着数字化调度大屏介绍。6条总长2451米的货物线,215万吨年到发量,辐射半径覆盖川东、重庆及西北地区,与中石油、国家粮储等企业构建起跨省产业链“补给线”,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周转的关键支撑。
繁忙的装卸货场,是近年来前锋区交通领域积极“融圈”的一个缩影。该区以“一港口三铁路三高速四横五纵”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骨架,充分发挥交通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西渝高铁前锋段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四桥一隧”等控制性工程已完成95%工程量,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干线通车后,广安至重庆主城区通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镇广高速公路前锋段工程不久前迎来关键进展——白马渠江特大桥全线贯通;S204线渠华路(黄锋至响水河段)建设工程全面铺开,S507线龙滩(大竹界)至华蓥市老屋嘴改建工程提前三个月竣工通车。与此同时,G660线渝广同城大道、S316线前锋区桂兴(邻水界)至代市(广安区界)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高效推进,川东渝北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正加速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与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广安营业室紧邻的前锋商贸物流园区,正借势打造粮油食品、能源储运、建材等产业中心。依托“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园区将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构建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活力。
产业发展建圈强链
交通实现大突破,产业发展“建圈强链”。
田间地头,青花椒的“绿色革命”如火如荼。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带着技术扎进虎城镇的椒林,将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的“学问”变成农民手中的“实操手册”。8名农技骨干从重庆学到的飞防植保技术,让无人机在千亩椒园上空织出科技网格,无刺品种的推广更让椒农们看到“麻味生金”的希望——7171亩椒园预计今年内完成换种,不断提升广安青花椒产量和品质,3500名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村集体账本上的数字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江津—广安协同创新农业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持续推动花椒产业持续发展。前锋区科技局与重庆市江津区科技局建立青花椒技术成果转移对接机制,共同开展技术转移机构业务培训1次,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下乡、青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等科普宣传及技术培训4场,惠及群众1500人次,促进了前锋区优秀科技成果在江津区的推广应用。
工业园区的织机轰鸣声里,藏着前锋融入“双圈”产业链的密码。2024年,来自川渝两地的三元针织、美星服饰等7个亿元级项目被引进前锋,不仅带来9.05亿元的协议资金,更让透气户外面料、一线成型羊毛衫等“前锋智造”站上国际舞台。当中国西部(前锋)轻纺服装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大会的聚光灯亮起,武汉纺织大学的产学研基地揭牌落地,俊乔针织的订单簿上新增了东南亚市场的百万级签约——32户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串起的产业集群,正编织“衣通天下”的蓝图。
文旅融合的篇章同样精彩。龙滩镇水源村的茶山上,研学团队翻炒新茶的沙沙声与上山上·暮光民宿的建设轰鸣合奏成韵。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游客人数139.68万人次、旅游收入13.51亿元,其中重庆籍到前锋旅游67.09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前锋区以民生“小切口”书写同城化“大文章”,让跨省办事的“隐形门槛”悄然消融。
对于前锋市民而言,家乡和重庆两地医保卡可以互通互刷为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看似简单的“整合”背后,是前锋与重庆在医保领域的深度协作:两地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互认、药品耗材集采目录统一,11家医疗机构、54家药店接入跨省直接结算网络,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94.61%。而在医保服务大厅,“电话办、QQ办”等绿色通道让异地备案“零跑腿”。2024年,前锋参保群众到重庆就医30341人次,重庆参保群众到前锋就医13303人次,减少个人垫付费用593.87万元。
“手机点几下,档案就从重庆转到了前锋。”通过“四川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求职者王薇的档案跨省流转耗时仅3天,而过去辗转两地需要半个月。
2024年,前锋与重庆互转人事档案86份,养老保险关系电子化转移130人次,“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效率提升超70%。更让退休人员安心的是,川渝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实现互认,仅2024年,重庆方面就已协助认证前锋待遇领取者235人,异地“刷脸”认证让银发族告别奔波之苦。
5月12日,在前锋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专窗前,市民刘刚正在办理重庆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变更。“以前要跑重庆两趟,现在材料先上传,专窗代收件,3天就能办完。”目前,362项高频服务事项纳入“川渝通办”专窗受理,身份证异地补办、残疾证申领等15类民生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
从医疗结算的“分钟级”到档案转移的“云上办”,从养老认证的“一张网”到政务服务的“一窗通”,民生服务的温度与区域融合的速度同频共振,正书写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民生前锋答卷”。(汪崛 杜飞江 前锋融媒 丁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