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在基层:小切口里的大文章
2025-04-15 16:30:37来源: 浏览量:
基层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温度计”。当前,一些基层单位仍存在“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现象,有的把规定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有的以“基层特殊”为由打折扣搞变通。让八项规定在基层落地生根,关键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大道理”与“小日子”的辩证法
某乡镇食堂墙上“四菜一汤”标准旁,贴着本周菜价明细表;村干部下村走访自带水杯成为标配;婚丧嫁娶“份子钱”不超过200元写入村规民约......这些细节见证着八项规定正在重塑基层政治生态。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仍存在“矿泉水瓶装茅台”“农家乐里搞接待”等隐形变异问题。基层落实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要做群众看得懂的“廉洁加法”。
二、“守规矩”与“办实事”的平衡术
北方某县要求村干部每周填报8张表格反“四风”,反而加重基层负担;南方某社区把“不摆花草”异化为“不搞服务”,导致便民中心冷冰冰。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落实规定不能“上下一般粗”。某市推出的“基层减负服务包”,既砍掉32项冗余考核,又保留必要的民生接待,这种精准施策值得借鉴。
三、“高压线”与“暖心策”的组合拳
严管不是把干部捆住手脚。某农业县为下乡干部配备“廉政餐包”,既杜绝吃喝又保障工作;多地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清单”,明确服务企业的“可为”与“不可为”。这些创新证明:执行纪律要有力度,保障履职更要有温度。当前要重点整治“躺平式落实”——把“不违规”当作“不作为”的挡箭牌。
基层党员既是八项规定的执行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当村干部不再为“人情债”所累,当乡镇干部从酒桌回归办公桌,节约下来的每一分精力都转化成了为民服务的正能量。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规定要求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让清风正气真正“吹皱一池春水”。
撰稿:贾春梅
一、“大道理”与“小日子”的辩证法
某乡镇食堂墙上“四菜一汤”标准旁,贴着本周菜价明细表;村干部下村走访自带水杯成为标配;婚丧嫁娶“份子钱”不超过200元写入村规民约......这些细节见证着八项规定正在重塑基层政治生态。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仍存在“矿泉水瓶装茅台”“农家乐里搞接待”等隐形变异问题。基层落实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要做群众看得懂的“廉洁加法”。
二、“守规矩”与“办实事”的平衡术
北方某县要求村干部每周填报8张表格反“四风”,反而加重基层负担;南方某社区把“不摆花草”异化为“不搞服务”,导致便民中心冷冰冰。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落实规定不能“上下一般粗”。某市推出的“基层减负服务包”,既砍掉32项冗余考核,又保留必要的民生接待,这种精准施策值得借鉴。
三、“高压线”与“暖心策”的组合拳
严管不是把干部捆住手脚。某农业县为下乡干部配备“廉政餐包”,既杜绝吃喝又保障工作;多地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清单”,明确服务企业的“可为”与“不可为”。这些创新证明:执行纪律要有力度,保障履职更要有温度。当前要重点整治“躺平式落实”——把“不违规”当作“不作为”的挡箭牌。
基层党员既是八项规定的执行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当村干部不再为“人情债”所累,当乡镇干部从酒桌回归办公桌,节约下来的每一分精力都转化成了为民服务的正能量。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规定要求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让清风正气真正“吹皱一池春水”。
撰稿:贾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