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无害”害无穷
2025-04-08 16:50:3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小节”原指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然而,小节虽小却容易让人忽视,所以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以隙烟。”如果在一些小问题小细节中放松自己,就会导致标准越来越低,尺度越来越大,到最后管不住自己的手,止不住自己的贪,守不住自己的欲。
小事不容小觑,小节关乎成败。纵观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轨迹,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等这些看似小节的小事起步的。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拿一点、占一点都是“小事”,无伤大雅,只要不犯大错误,即使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甚至将别人给自己送钱送红包视为“朋友”和下属“重感情”,是人之常情,这种“小节无害”心理一旦占了上风,贪念生成,必然放松自我约束。“轿夫湿鞋,不复顾惜”,违纪的口子就会越撕越大,到头来酿成大错。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对贪腐官员来说,这些道理心里都明白,那为什么行为上不清白?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理”“别人在收我也能收”的“从众心理”之外,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牢固,对小事小节失去警觉防范才是根本原因。孰不知,对待可能导致腐败的种种问题上,只有对错之分,没有大小之别,拿“小节无害”做借口完全是自欺欺人。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礼尚往来是人情社会中抹不开的情面,亲朋好友或部门同事间的常聚会和多碰杯更能显示关系的亲密。但其实,那些被查处的贪腐官员,很多都是从吃喝开始滑向深渊的。慎初尤为重要,一旦最初念不好自律的“紧箍咒”,往往到后来就会发展成把不稳用权的“方向盘”,系不牢廉洁的“安全带”,最终在“糖衣炮弹”前败下阵来,从而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作风建设无小事。小事小节不仅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素质和作风的反映,更是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也要在日常小事上守得住底线。于细微处抓作风是防止在“小事”上栽大跟头的有效路径。党员干部要常打思想上的“预防针”,转变小错无所谓的思维,做到反躬自省、防微杜渐。同时党组织和纪检机关要加强管理监督,对作风问题抓早抓小,该拉袖子的拉袖子,该打板子的打板子。只有对“小事”不姑息,才能倒逼党员干部树立“不以恶小而为之”的行动自觉,进而确保不偏航、不迷路。
特别在今天,可以说党员干部已经被架到了各种矛盾的中心,使之成为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各类诱惑的攻击靶,险象环生。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殆者之危,莫过于今。”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这句话发人深思,因为他击中了人性的要害,然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最终在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烧的“温水”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从政的箴言。立身一败,万事瓦裂。管住“小节”方能成大器、谋大业。名节源于修养,境界升于内省。只有涵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淡泊,葆守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从细节做起、从点滴注意,把住道德“底线”,远离法纪“高压线”,为官之路才会走得舒心、走得安心、走得放心。(大英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
小事不容小觑,小节关乎成败。纵观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轨迹,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等这些看似小节的小事起步的。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拿一点、占一点都是“小事”,无伤大雅,只要不犯大错误,即使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甚至将别人给自己送钱送红包视为“朋友”和下属“重感情”,是人之常情,这种“小节无害”心理一旦占了上风,贪念生成,必然放松自我约束。“轿夫湿鞋,不复顾惜”,违纪的口子就会越撕越大,到头来酿成大错。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对贪腐官员来说,这些道理心里都明白,那为什么行为上不清白?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理”“别人在收我也能收”的“从众心理”之外,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牢固,对小事小节失去警觉防范才是根本原因。孰不知,对待可能导致腐败的种种问题上,只有对错之分,没有大小之别,拿“小节无害”做借口完全是自欺欺人。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礼尚往来是人情社会中抹不开的情面,亲朋好友或部门同事间的常聚会和多碰杯更能显示关系的亲密。但其实,那些被查处的贪腐官员,很多都是从吃喝开始滑向深渊的。慎初尤为重要,一旦最初念不好自律的“紧箍咒”,往往到后来就会发展成把不稳用权的“方向盘”,系不牢廉洁的“安全带”,最终在“糖衣炮弹”前败下阵来,从而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作风建设无小事。小事小节不仅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素质和作风的反映,更是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也要在日常小事上守得住底线。于细微处抓作风是防止在“小事”上栽大跟头的有效路径。党员干部要常打思想上的“预防针”,转变小错无所谓的思维,做到反躬自省、防微杜渐。同时党组织和纪检机关要加强管理监督,对作风问题抓早抓小,该拉袖子的拉袖子,该打板子的打板子。只有对“小事”不姑息,才能倒逼党员干部树立“不以恶小而为之”的行动自觉,进而确保不偏航、不迷路。
特别在今天,可以说党员干部已经被架到了各种矛盾的中心,使之成为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各类诱惑的攻击靶,险象环生。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殆者之危,莫过于今。”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这句话发人深思,因为他击中了人性的要害,然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最终在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烧的“温水”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从政的箴言。立身一败,万事瓦裂。管住“小节”方能成大器、谋大业。名节源于修养,境界升于内省。只有涵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淡泊,葆守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从细节做起、从点滴注意,把住道德“底线”,远离法纪“高压线”,为官之路才会走得舒心、走得安心、走得放心。(大英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