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保植情报

2025-04-30 17:15:51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翠屏区俗称“红螺蛳”)。

  

       福寿螺食量大,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严重减产。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

       重点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防治方法:以人工捕杀成螺、摘除螺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

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 
       (1)稻田养鸭或青鱼、鲤鱼可取食消灭幼螺和成螺;
       (2)手工捡螺降低成螺基数;在产卵高峰期摘除卵块,或田里插竹片诱集产卵,适时抽出销毁卵块,降低孵化率;
       (3)条件允许下浅水勤灌,阻碍福寿螺生长繁殖;
       (4)水网交界处设拦截网、加高田埂,阻挡福寿螺;
       (5)冬季清淤、清除水草和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适时晒田,降低幼螺存活率;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有效地控制福寿螺的发生;
       (6)未发现福寿螺入侵的区域,严禁人为引入、饲养。
药剂防治: 
       6%四聚乙醛颗粒剂(密达),0.5kg/亩,田间均匀施撒或拌细土约10kg施撒,或70%杀螺胺粉剂,0.06kg/亩,兑水20L均匀喷雾。施药后田间保持水深3—4cm施药后7天禁止将稻田水排入沟渠、鱼塘等,同时施药后禁止稻田内放鸭。或采用茶粕(油茶粕)中的天然化学物质防控福寿螺。整地施底肥时一并施用茶粕,亩用量 15kg,与底肥混合后均匀撒施。应注意茶粕对鱼虾有害。(陈骄阳)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