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学城一中四位教师荣登省市金榜,AI加学术双赛道夺魁!
2025年9月,秋季学期甫一开笔,科学城一中便在朋友圈“刷屏”:衡彬彬、刘泓岑、王燕、蒋次怡四位教师先后登上省级“AI擂台”与市级“学术金榜”,一次揽回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外加两篇论文直送省评,创下“AI+学科”与“学术型”双赛道大满贯,彰显学校“精品化、内涵式、学术型”的办学底色。
衡彬彬
刘泓岑
衡彬彬老师
在四川教育厅主办的首届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大赛中,衡彬彬老师携独创成果《〈高考物理真题转化精灵〉智能体开发》参赛。该成果依托Coze平台与大模型,以对话流形式将高考真题拆解重组,匹配新课标素养要求,覆盖备课、授课、辅导全场景,亦可用于学生课后自学,技术创新与教学实用兼具,一举锁定省级一等奖。
刘泓岑老师
刘泓岑老师则以《AI助力城区初中数学教师破解精准备课难题的实践案例》直击“备课最后一公里”痛点:学情差异大、资源碎片化。她嵌入智慧课堂系统的AI模块,用“学情速览—分层课件—互动优化”三步法,让教师告别“复制粘贴”。一学期实证,备课时长缩短四成,学生专注度提升三成,为城区学校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AI轻量级”方案。
王燕
蒋次怡
王燕老师
在2025年绵阳市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评比中,王燕老师以《涵养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为题,从课程目标、课堂情境到学习评价全链条设计,将家国情怀的培育融入历史课堂的呼吸与节奏,让价值塑造与知识习得同频共振。
蒋次怡老师
蒋次怡老师则聚焦《基于学科融合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实施路径探索》,打破学科壁垒,以跨学科项目整合语文、地理等课程资源,构建问题驱动、任务连贯的学习生态,助推学生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的稳步生长。两篇论文同获市级一等奖,并被市教科所选送省评,向更高奖台进发。
荣誉背后,是学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深耕,也是师生拥抱数智浪潮、主动求变的缩影。近年来,学校以“精品化、内涵式、学术型”为锚点,通过理念更新、模式再造、技术赋能、资源重构、评价改革,构建“生本、素养、探究、协同”四维课堂生态,打造“预习—探究—展示—测试—评价”五环节智慧教学闭环,形成“教师智教、学生慧学、数据赋能”新范式,达成“六统一”育人效果,为教师专业跃迁与学生全面发展铺设数智轨道,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教学成果的“高光时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精准教学的探路者”到“学术型课堂的引领者”,我校的老师们正以昂扬的姿态,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航道上,奋楫扬帆,逐浪前行,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