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育人机制 共筑人才成长桥梁丨绵中实验赴约新高考改革大中衔接工作研讨会
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战略部署,探索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路径,2025年4月10日,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主办的“新高考改革大中衔接工作研讨会”在辽宁大连隆重召开。作为四川省优质生源校,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翟勇、教导处主任余琳与会,围绕“深化大中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展开深度研讨。本次会议以专题报道、专题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形式,搭建起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话的桥梁,为应对新高考改革挑战、破解人才培养困局提供了创新思路。
会议开幕式上,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志军致欢迎辞。他指出:“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已从‘单向输送’转向‘双向赋能’。高校要主动‘下沉’,中学需积极‘对接’,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师资共育,共同打造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生态链。”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同时,他在致辞中强调:“加强大中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大学教授、院士要走进中学课堂,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激发学生科学志趣;中学则需将创新素养培育前移,为高校输送‘有潜力、有后劲’的优质生源。”
在专题报告环节,大连化工学院院长刘涛。他指出:“‘3+1+2’选科模式倒逼大中教育重新架构教育衔接桥梁,我们要形成新的培养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实践为要、以知识为基;我们要革新培养模式,建立涵盖思政引领、学域培养、书院育人、主微兼修、智创领学的“一精多融”的拔尖人才培育新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本科招生办主任李琳从2024年、2025年高校新增专业入手,分享了高校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变革,同时创新性提出建立“主修专业+微专业+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的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指出拔尖人才要坚持系统化、体系化的培育,突破传统专业分流限制。
作为中学代表,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翟勇分享了我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构建了“横纵联动”育人模式:纵向打通“基础课程—竞赛课程—培优课程”三级体系,横向建立“校内导师—行业精英—高校专家”三师团队,从人才培养课程安排到时间规划,从教育教学督导到校园身心辅导,我校致力于为每一位拔尖人才搭建成长平台。翟勇书记也坦言当前面临的挑战:“当前大中教育存在资源衔接不畅、优质师资共享滞后等问题,影响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进程。”他呼吁:“通过构建名校协作机制、深化课程共建共享等举措,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后,大连理工大学给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颁发了“2025年人才培养友好合作伙伴”荣誉证书。肯定了学校作为优质生源基地在高校人才输送、创新人才培育领域的突出贡献。
在实践参观环节,大连二十四中教导处主任表示:“大中衔接不能局限于知识延伸,更需要中学主动对接高校育人理念。我们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双师课堂、开展项目式学习等举措,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育学生的学术素养,让每个孩子的创新潜能都能在大学阶段持续生长。”
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历史时刻,这场汇聚教育智慧的盛会,不仅为新高考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更擘画出大中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机制的新图景。绵实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质名校,必将进一步践行教育使命,为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家国情怀深、学科基础厚、国际视野宽,具有突出的跨学科融合交叉发展潜质和强大的实践创新思维能力”的拔尖人才。